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时发现:将锌粒放入CuSO4溶液中开始时有少量气泡,一段时间后锌粒表面附着了一层松散的黑色粉末状物质,而不是预期的红色物质.同学们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锌粒放入CuSO4溶液后会导致CuSO4溶液中H浓度减小(pH变大),从而生成Cu(OH)2,Cu(OH)2再分解生成CuO。
(问题1)黑色粉末状物质是什么呢?
(建立假设)①黑色粉末可能为CuO;②黑色粉末可能是由Cu、CuO和Zn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黑色粉末状物质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充分振荡;
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呈淡蓝色
②过滤
有红色固体
 
(结论)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判断该黑色粉末的组成中存在  和CuO;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CuO发生的反应  
(讨论)如果要在锌粒与CuSO4溶液的反应中获得预期的红色物质,实验中的改进方法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6-12-23 06:30: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_____(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_____(填“强”或“弱”)。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_____。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
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
被破坏
Na+或_____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2SO4固体
_____
氧化铝薄膜
未被破坏
Na+和SO42-都不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