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 空气组成的测定
- 空气的利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有水的是()
A.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
B.白色硫酸铜粉末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蓝 |
C.人对着镜子哈气,镜子表面起雾 |
D.蜡烛火焰上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
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图甲所示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
(2)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图乙所示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w1和w2,且w1大于w2,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物出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已知氧气和氮气都能与镁发生反应,若用镁条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图甲所示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

A.HgO受热分解后质量减少,故本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B.将玻璃钟罩倒扣于汞槽中,可防止生成得O2从钟罩内逸出 |
C.汞槽中的汞的液面会下降,是因为反应生成了O2 |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在具支试管中铺上一层玻璃棉,用于保护反应管;注射器提前连接好,装入 100mL 水.实验时,将橡皮塞取下,取一定量的 白磷放入具支试管底部的玻璃棉上,塞紧橡皮塞(并用拇指压住),在试管底部稍微加热, 白磷燃烧。回答下列问题:

(1)待反应结束,装置完全冷却后,注射器内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____ ,若进水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2)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 ;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 。

(1)待反应结束,装置完全冷却后,注射器内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
(2)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方向为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
在航天活动中需要“人造空气”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约占70%、氧气占20%以上.此外还有二氧化碳等气体,非常接近空气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氮气对人类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中可以不需要氮气 |
B.飞船内应充满纯净的氧气,这样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
C.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不变的,不随地域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然很少,但是在自然界中是必不可少的 |
用数轴表示某些科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科学知识正确的是( )
A. ![]() |
B.![]() |
C.![]() |
D.![]() |
如果把自然界里溶解于水的气体也算在内,则自然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氮气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说明_____;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则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或无法确定)21%.
下列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成分是氧气和氮气③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④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成分是氧气和氮气③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④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探究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25mL 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
(2)小金某次实验测得结果如下: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②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
(2)小金某次实验测得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25mL | 22mL |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②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三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
(2)图一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3)为了帮助同学们的理解图二实验的原理,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
②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三中BC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

(1)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
(2)图一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3)为了帮助同学们的理解图二实验的原理,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
②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三中BC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