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 空气组成的测定
- 空气的利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根据现象可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该气体名称写在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封容器中可存活动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
(2)瓶子中的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内常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3)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包装纸上一会儿就布满了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封容器中可存活动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
(2)瓶子中的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内常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3)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棒冰,包装纸上一会儿就布满了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根据下表中一些气体密度估算你所在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合理的是( )
物质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氢气 |
密度/(kg.m-3) | 1.25 | 1.43 | 1.98 | 0.09 |
A.20kg | B.200kg |
C.1000kg | D.2.0x105kg |
小明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2O3、FeS |
B.钙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由大到小:CaCl2、CaCO3、Ca(OH)2 |
C.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HNO3、NH3、NO |
D.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O2、N2、CO2 |
《科学》课本上用图甲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小明通过查询资料对 该实验进行改进,利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替代红磷进行实验,其反应原理为: 2Na2S4+O2+2H2O=8S↓+4NaOH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四硫化钠(Na2S4)固体置于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再充分振荡。
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④当管内液面稳定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如图丁所示)记录数据 h2。
⑤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 2 次。3 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步骤①中进行充分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 ;
(2)根据第 1 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结果精确到0.1%);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相比,其有哪些相同的原理________ 。(写出两点)

①将足量的四硫化钠(Na2S4)固体置于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再充分振荡。
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④当管内液面稳定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如图丁所示)记录数据 h2。
⑤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 2 次。3 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 第 1 次 | 第 2 次 | 第 3 次 |
h1 /厘米 | 11.0 | 11.4 | 11.6 |
h2 /厘米 | 8.7 | 9.1 | 9.2 |
(1)步骤①中进行充分振荡的目的是
(2)根据第 1 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相比,其有哪些相同的原理
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通过本次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
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如图1所示).小亮所在的小组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对此,小亮想弄清造成误差的原因,于是与小组同学相互合作一起完成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2)小亮的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没有夹紧,导致燃烧红磷时空气从导管逸出。
猜想二:可能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过早打开使水进入过多。
猜想三:可能是燃烧红磷时插入得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同组的其他同学认为小亮的猜想二一定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______。
(3)经小组实验后,发现猜想一和猜想三都是正确的,都会使测得结果偏大。该实验装置可能发生气体泄漏而造成误差,那应该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亮与组内同学对课本中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2的改进,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
(4)实验后瓶中剩余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1)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2)小亮的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没有夹紧,导致燃烧红磷时空气从导管逸出。
猜想二:可能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过早打开使水进入过多。
猜想三:可能是燃烧红磷时插入得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同组的其他同学认为小亮的猜想二一定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______。
(3)经小组实验后,发现猜想一和猜想三都是正确的,都会使测得结果偏大。该实验装置可能发生气体泄漏而造成误差,那应该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亮与组内同学对课本中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2的改进,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_.
(4)实验后瓶中剩余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为了测定长、宽、厚分别是4cm的某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乐和小欢分别展开了以下实验:

小乐: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 2 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 V1、V2。
小欢: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 取一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量筒内壁缓慢地向量筒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壤时,再换用滴管向量筒内滴水至土壤刚好浸没,如图乙所示。记录用水体积为 V3。
(1)根据实验目的,请在小乐实验方案的空缺处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小乐的实验,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乐在向放有铁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测得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小欢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更加简便,请你结合实验目的评价小欢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

小乐: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 2 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 V1、V2。
小欢:将该土块捣碎装入量筒内,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 取一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量筒内壁缓慢地向量筒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壤时,再换用滴管向量筒内滴水至土壤刚好浸没,如图乙所示。记录用水体积为 V3。
(1)根据实验目的,请在小乐实验方案的空缺处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小乐的实验,该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乐在向放有铁块的烧杯中注水时,不慎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测得土块中空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小欢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更加简便,请你结合实验目的评价小欢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
《科学》课本上用图甲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小明通过查询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利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替代红磷进行实验,其反应原理为: 2Na2S4+O2+2H2O═8S↓+4NaOH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四硫化钠(Na2S4)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再充分振荡。
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④当管内液面稳定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如图丁所示)记录数据 h2。
⑤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 2 次。3 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步骤①中进行充分振荡的目的是_____;
(2)根据 3 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 0.1%);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相比,有哪些优点_____。
(4)同学们分析了小明的实验方案后,认为步骤④中塞紧橡胶塞的时机对测量结果有影 响,请问何时塞橡胶塞测量结果最准确?_____。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四硫化钠(Na2S4)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再充分振荡。
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④当管内液面稳定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如图丁所示)记录数据 h2。
⑤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 2 次。3 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 第 1 次 | 第 2 次 | 第 3 次 |
h1/厘米 | 11.0 | 11.4 | 11.6 |
h2/厘米 | 8.7 | 9.1 | 9.2 |
(1)步骤①中进行充分振荡的目的是_____;
(2)根据 3 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 0.1%);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相比,有哪些优点_____。
(4)同学们分析了小明的实验方案后,认为步骤④中塞紧橡胶塞的时机对测量结果有影 响,请问何时塞橡胶塞测量结果最准确?_____。
某科学研究小组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先将注射器放在盛热水的烧杯上方,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马上拿走烧杯,观察到活塞先向右后向左移动,最后稳定在刻度 4 位置处,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