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改变方法
-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为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10克30%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调节剂,使其pH分别从3依次调至13,在60℃反应温度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
(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________ 。
(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___ 。
(3)某次实验中,当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0.32克氧气时,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_____(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1%)
(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________ 。
(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___ 。
(3)某次实验中,当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0.32克氧气时,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_____(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1%)

现有一瓶未开启的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该试剂瓶中硫酸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10%的稀硫酸200克,需取出该浓硫酸多少克?体积为多少毫升?

(1)该试剂瓶中硫酸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10%的稀硫酸200克,需取出该浓硫酸多少克?体积为多少毫升?
科学中存在着许多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实验过程中,“1+1”等于“2”的是()
A.1mL酒精和1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等于2mL |
B.1Ω的电阻与1Ω的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等于2Ω |
C.1g氧气和1g硫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的质量 |
D.1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g食盐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
某化学学习小组用足量的稀盐酸对15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装置如下:有关数据如下:


当A装置中无气体产生时测得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7g;C装置的质量没发生变化且无明显现象。请你回答: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g。
(2)15g样品最多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


当A装置中无气体产生时测得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7g;C装置的质量没发生变化且无明显现象。请你回答: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g。
(2)15g样品最多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
某校九年级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量反应后生成的CO2的体积,再将体积换算成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下图Ⅰ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图Ⅱ为测量CO2体积的装置。

(1)如图Ⅰ所示,因缺少长颈漏斗,同学们使用了一只普通漏斗,则需要加入较多的稀盐酸才能浸没漏斗下端管口,起到液封的作用。小明同学想到一个办法,他取来一支合适的试管,加装到装置中,既解决了液封问题,又减少了酸的用量。请你把小明加装试管的方法画在图中相应的位置_______(用签字笔或黑色钢笔画)。
(2)检查图Ⅱ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在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样品质量m,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已知二氧化碳密度为ρ)

(1)如图Ⅰ所示,因缺少长颈漏斗,同学们使用了一只普通漏斗,则需要加入较多的稀盐酸才能浸没漏斗下端管口,起到液封的作用。小明同学想到一个办法,他取来一支合适的试管,加装到装置中,既解决了液封问题,又减少了酸的用量。请你把小明加装试管的方法画在图中相应的位置_______(用签字笔或黑色钢笔画)。
(2)检查图Ⅱ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在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样品质量m,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已知二氧化碳密度为ρ)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查阅资料)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________(填“酸”或“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________ (写化学式).
(5)(探索与拓展)有一份由Na2SO4、NaCl两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将样品全部溶于蒸馏水中制成119.3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104gBaCl2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3.3g白色沉淀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该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9%.试计算:(均需计算过程)所用Ba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所用样品的质量.________

(1)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查阅资料)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________(填“酸”或“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________ (写化学式).
(5)(探索与拓展)有一份由Na2SO4、NaCl两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将样品全部溶于蒸馏水中制成119.3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104gBaCl2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3.3g白色沉淀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该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9%.试计算:(均需计算过程)所用Ba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所用样品的质量.________
石灰石是浙江省的主要矿产品之一,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量当地矿石山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克,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问:
(1)第____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2)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加入样品的质量(克) | 5 | 10 | 15 | 20 |
生成CO2质量(克) | 1.76 | 3.52 | 4.4 | m |
问:
(1)第____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2)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A滴有酚酞的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氧化钠溶液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___(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__b%(选填“>” “=” “<”)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A滴有酚酞的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氧化钠溶液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___(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__b%(选填“>” “=” “<”)
在锥形瓶中加入80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塞好橡胶塞。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后在天平上称得质量为56g,再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得质量m1。将上述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为m2。
(1)m1_____m2(填“>”或“=”或“<”)。
(2)锥形瓶的质量为_____(用含m1或m2的代数式表示)。
(3)若硫酸铜反应完全,求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写出计算结果)。
(1)m1_____m2(填“>”或“=”或“<”)。
(2)锥形瓶的质量为_____(用含m1或m2的代数式表示)。
(3)若硫酸铜反应完全,求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写出计算结果)。
为了探究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两同学分别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100g,甲同学向其中加入氧化铜8g,反应结束后观察到固体全部消失;乙同学向其中加入氧化铜16g,反应结束后观察到固体有剩余。下列有关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乙同学所得溶液中可能含盐酸 |
B.反应后向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一定会有蓝色沉淀生成 |
C.反应后甲、乙两同学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
D.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小于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