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蔗糖 | B.硝酸铵固体 |
C.食盐 | D.氢氧化钠固体 |
第一次试管里注入温度为20℃的水, 将试管底部浸入温度为80℃的大量水中, 试管内的水经过时间t1被加热到80℃. 第二次试管里注入温度为80℃的水,试管底部浸入温度为20℃的大量水中,试管内的水经过时间t2冷却到20℃. 试问时间t1、t2的大小关系是
现有两瓶无标签的澄清无色的液体,一瓶是室温下饱和的NaCl溶液,一瓶是纯净水,下列是905班级的探究小组的同学提供的鉴别方法和结论:①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能观察到两种微粒的是NaCl溶液;②用AgNO3试剂检验,有白色固体出现的是NaCl溶液;③称一称,比较轻的是纯净水;④通电试验,容易导电的是纯净水;⑤分别浸入新鲜菜柄,引起菜柄萎缩的是NaCl溶液;⑥加热蒸发有白色固体出现的是NaCl溶液;⑦用酚酞试液检验,变红色的是NaCl溶液。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 B.②⑤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A | B.B | C.C | D.D |
如图所示的密封装置,先调节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出现的情况是()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变质 |
B.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
C.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
如图所示,小试管中盛有水和石蕊试液,U型管两侧内水面持平。向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石蕊试液变红,且U型管两侧水面左低右高,则加入的物质为:()


A.CaO | B.NaOH | C.浓H2SO4 | D.NaCl |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冬天,北方房屋窗户玻璃的外表面易结冰花,是凝华现象 |
B.夏天,驾驶汽车时常开冷空调,挡风玻璃内表面易起雾,是液化现象 |
C.舞台造雾常用干冰,雾的形成是干冰升华后,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二氧化碳液化而形成的 |
D.烧开水看到的白雾是水先汽化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
暑假期间,宪宪从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带回一个“小美人鱼”工艺品,他想知道这个工艺品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实验.请你根据图所示的实验数据推算:(温馨提示:水的密度用
表示,推算结果均用字母表示)

(1)工艺品此时所受的浮力F浮=
(2)工艺品的密度ρ工艺品=


(1)工艺品此时所受的浮力F浮=
(2)工艺品的密度ρ工艺品=
已知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40克。实验室在20℃时,配制140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该物质_____________ 克和水_______________ 克。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就形成了溶液 |
B.溶质不一定都是固体,溶剂也不一定是水 |
C.溶液中只含有一种物质 |
D.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