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A.湖泊水的蒸发B.江河水的蒸发C.海洋水的蒸发D.植物的蒸腾作用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的硝酸钾,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该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的质量(g)
180
200
210
210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实验4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溶质

高锰酸钾
溶剂

汽油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纯碱(Na2CO3)的性质后,联想到家中蒸制馒头时常用的物质小苏打(NaHCO3),于是采用市售的小苏打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小苏打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生成了白色沉淀。
(4)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对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

试回答:① 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② 由实验(4)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归纳出小苏打的化学性质(至少2点)。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的甲、乙两只玻璃杯,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杯壁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________杯。乙杯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从溶液中先结晶出来,然后再经加热可以制得纯碱,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NaHCO3一定是不溶于水的物质
C.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NH4+D.结晶出NaHCO3后的溶液中没有Na+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溶液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有重要作用.
(1)将一匙蔗糖放入足量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将买回的蔬菜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清洗,用科学原理解释浸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t ℃时,向一只盛有0.15 g熟石灰(氢氧化钙)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如图)。若将溶液降温到20°C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 。若要看到20°C的溶液中的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把一粒缺角的氯化钠晶体,放入它的饱和溶液中保持温度不变并在密闭条件下,经过一段很长时间,晶体的缺角会自动补上(成为完整的立方体).这时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晶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