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 | B.生石灰 | C.浓硫酸 | D.硝酸铵 |
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是伽利略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它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先给球形容器加热,使里面的空气跑出去一部分,停止加热,带色的液体就顺着玻璃管升上去。这样就做成了一个测量气温的温度计了。当玻璃管中的液面由B下降到A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大气压不变,温度降低了 |
B.大气压升高了,温度降低了 |
C.温度不变,大气压升高 |
D.大气压降低,温度升高了 |
下列物质依次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一组是( )
A.牛奶、汽水、石灰水 | B.矿泉水、自来水、碘酒 |
C.碘酒、黄河水、肥皂水 | D.酒精、汽水、泥浆 |
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烧杯甲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烧杯甲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甲(状态2)>甲(状态1) | B.乙(状态1)>甲(状态3) |
C.甲(状态1)=乙(状态2) | D.乙(状态1)>丙(状态3) |
用“不变”、“增加”或“减少”填空: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
(1)加入少量氯化钠后,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则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再加入少量氯化钾全部溶解后,则溶剂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加入少量氯化钠后,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则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再加入少量氯化钾全部溶解后,则溶剂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3)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提纯。

(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3)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提纯。
要使一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不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正确的方法是( )
A.加热蒸发溶剂后再降至原温度 |
B.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
C.降温至溶液刚好达到饱和 |
D.降温后使其析出部分晶体 |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若t1=20℃,则A物质的溶解性为 _______(“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如何变成不饱和溶液?_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3)t3℃时,欲用1000克水分别配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所加溶质的质量从大到小为 _________。

(1)若t1=20℃,则A物质的溶解性为 _______(“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如何变成不饱和溶液?_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3)t3℃时,欲用1000克水分别配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所加溶质的质量从大到小为 _________。
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从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并在木块表面上放一重2N的石块。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取g=10N/kg,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求:

(1)图甲中木块受的浮力大小; _________
(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

(1)图甲中木块受的浮力大小; _________
(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