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已知30℃时100克水中溶解50克氯化铵恰好达到饱和,30℃时将80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
(1)计算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
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______
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才能成为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
(1)计算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
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______
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才能成为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
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的是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
(2)现将5g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g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需要配制9%的氯化钠溶液100g,在(2)的基础上还需要再称氯化钠________g,量水________mL。
(4)小陈按如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会引起所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___。

①A步骤: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未用到了游码。
②B步骤: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③C步骤:将氯化钠倒入烧杯时不慎洒出少许氯化钠。
④D步骤: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⑤将配成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2)现将5g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g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需要配制9%的氯化钠溶液100g,在(2)的基础上还需要再称氯化钠________g,量水________mL。
(4)小陈按如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会引起所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___。

①A步骤: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未用到了游码。
②B步骤: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③C步骤:将氯化钠倒入烧杯时不慎洒出少许氯化钠。
④D步骤: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⑤将配成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的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
(3)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析出A物质______g(不含结晶水)。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1)当温度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的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
(3)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析出A物质______g(不含结晶水)。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
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
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
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
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
①牛奶 ②黄河水 ③高锰酸钾溶于水 ④矿泉水 ⑤碘酒 ⑥色拉油混合水⑦面粉混合水⑧冰水混合物
①牛奶 ②黄河水 ③高锰酸钾溶于水 ④矿泉水 ⑤碘酒 ⑥色拉油混合水⑦面粉混合水⑧冰水混合物
在室温情况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个试管和烧杯的水中,现象如下图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有固体析出,丙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中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下同),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
(3)在t2℃时,曲线a、b、c所代表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a b c”填)
(4)在温度________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更大。

(1)室温时,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中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下同),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
(3)在t2℃时,曲线a、b、c所代表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a b c”填)
(4)在温度________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更大。
伐木工人常借助河水将木材运出山林。若将一根体积为0.8米3的木材放入河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是0.32米3(g=10牛/千克),求:
(1)木材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_
(2)木材的密度;______________
(3)若将这样的木材5根捆在一起做成木筏,最多能运载多少重的货物?______________
(1)木材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_
(2)木材的密度;______________
(3)若将这样的木材5根捆在一起做成木筏,最多能运载多少重的货物?______________
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造成曲线①和②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
(2)曲线②中,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
(3)图中a、b、c、d四点中,锥形瓶内CaCl2含量最大的是________ 。

(1)造成曲线①和②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
(2)曲线②中,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
(3)图中a、b、c、d四点中,锥形瓶内CaCl2含量最大的是________ 。
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类型,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填字母)
a纸张燃烧 b浓盐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减小 c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e浓硫酸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f浓硫酸涂在纸上,纸张变黑 g钢铁生锈 h碳酸钠晶体放在空气中变成碳酸钠粉末
a纸张燃烧 b浓盐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减小 c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e浓硫酸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f浓硫酸涂在纸上,纸张变黑 g钢铁生锈 h碳酸钠晶体放在空气中变成碳酸钠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