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纯水
1.0×103

0.9×103
煤油
0.8×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8.9×103
水银
13.6×103

11.3×103
 
A.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B.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 ℃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
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B.冰水温度都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D.冰水温度都不变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B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_(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 ,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  )
A.一个苹果B.一名中学生C.一头牛D.一辆家用轿车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后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______现象。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___(填“左”或“右”)调。
(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3)如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___g。

(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cm3。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_________
(5)若小明在第(4)步骤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