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只要测量出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
“水雾”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夏天开着空调的教室和寒冷冬天的教室,窗玻璃上都会出现水雾(水珠)。请判别两种情况下水雾分别出现在窗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并解释夏天窗玻璃出现水雾的原因。________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 B.塑料经吹拉制成塑料薄膜 |
C.用活性炭做冰箱异味吸附剂 | D.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的填充气 |
在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甲烷、 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混合成一种和原始大气成分基本一致的气体,放入真空密闭的 玻璃容器中进行模拟实验。一个星期后,他惊奇地发现仪器中有数种氨基酸生成。下列关于米勒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可以供给呼吸 | B.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
C.在该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 D.该过程形成了原始生命 |
下表是20℃时,硝酸钾溶解于水中的部分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m=_____
(2)20℃时,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5%的硝酸钾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_____
序号 | 水的质量(g) |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 溶液质量(g) |
① | 20 | 3 | 23 |
② | 20 | 5 | 25 |
③ | 20 | 7 | 26.3 |
④ | 20 | 9 | m |
(1)表中m=_____
(2)20℃时,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5%的硝酸钾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_____
下表是氯化钠(NaCl)、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溶解 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45.8 | 85.5 | 110 | 138 |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 |
B.在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105克加入95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7.5% |
C.在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各17克分别加入两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都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
D.从含有少量氯化钠和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可以判断氯化钠为____(填“易溶”或“可溶”)物质。
(2)由表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填“增大”“减小”或“先增大后减小”)。
(3)在1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20 g碳酸钠,充分溶解后形成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4)从(3)所述溶液中取出50 g,温度仍保持在10 ℃,则这50 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______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氯化钠的溶解度/g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碳酸钠的溶解度/g | 7.1 | 12.5 | 21.5 | 38.8 | 48.8 | 47.3 | 46.4 | 45.9 |
(1)根据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可以判断氯化钠为____(填“易溶”或“可溶”)物质。
(2)由表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填“增大”“减小”或“先增大后减小”)。
(3)在1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20 g碳酸钠,充分溶解后形成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4)从(3)所述溶液中取出50 g,温度仍保持在10 ℃,则这50 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______
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
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
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