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当B中含有少量的A时,可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
A.
(3)t2℃时,在50g水中加入40gA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 (用“>”、“<”或“=”表示).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A.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B.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
C.随温度的升高,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增大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宇和同学们做了下面几个力学实验,请你和他们共同完成下列实验过程: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宇使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与物体 A 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 h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体 A 浸没在水中之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 A 的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浮力与________(选填“物体体积”或“排开液体体积”)有关。物体 A 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且保持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②物体 A 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③物体 A 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强 P 与其浸入水中深度 h 的关系图象应该是丙图中的________   
(2)小宇和同学们采用如下方法测量 B 液体的密度,请你将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 B 液体的总质量为 150.4g;
②将 B 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体积为 10mL;
③测量烧杯和剩余 B 液体的总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如图丁,质量为________g,则 B 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3)小宇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的物体A 浸没在B 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 A 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与________有关。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a、b是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稳定后
A.乙漂浮,乙受到的浮力小B.甲漂浮,甲受到的浮力大
C.乙下沉,甲受到的浮力大D.甲下沉,乙受到的浮力大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
B.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以下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氢氧化钠溶液变质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利用干冰人工降雨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援藏教师到达西藏后发现用普通锅煮饭不容易熟。请用学过的知识解析原因:________;提出一个把饭煮熟的方法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为控制疟疾疫情,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除去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要使青蒿溶液沸腾但又不破坏药物的方法是: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克水溶解20克某物质刚好饱和,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
B.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10克某物质,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克
C.20℃时,50克水最多溶解18克某物质,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8克
D.20℃时,32克某物质需要 100克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2克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
(2)它们都属于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