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达到100℃时,一定会沸腾 | B.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小,密度会变小 |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 D.水是由氧气和氢气构成的 |
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随温度的升高,A、B两物质中溶解度变化不那么明显的是________物质。
(2)在t1℃时,A与B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克。
(3)在t2℃时,2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
_________克。

(1)随温度的升高,A、B两物质中溶解度变化不那么明显的是________物质。
(2)在t1℃时,A与B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克。
(3)在t2℃时,2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
_________克。
碘酒是由_______分散到________中制成的混合物,其中_______是溶质,______是溶剂。打开可乐瓶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可乐中溶解了________。泉水中因溶入__________,饮用对人类有利。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右图所示,为质量—体积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物质的密度ρ甲=_______克/厘米3;
⑵当体积为2厘米3时,m甲=______克,m乙=______克;
⑶当质量都为1.8克时,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分别为V甲=_______厘米3,V乙=_______厘米3。

⑴甲物质的密度ρ甲=_______克/厘米3;
⑵当体积为2厘米3时,m甲=______克,m乙=______克;
⑶当质量都为1.8克时,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分别为V甲=_______厘米3,V乙=_______厘米3。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在探究溶液的组成时提出了溶液组成的多种表示方法。如小明同学提出可用溶剂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小亮同学提出可用溶质与溶剂的微粒个数比表示溶液的组成,小丽同学提出若溶液由两种液体组成,可用其中一种液体的体积分数表示等等。请你也加入该小组对有关溶液组成的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医疗上使用的70%消毒酒精溶液,是那位同学提出的溶液组成表示方法?________ 。
(2)现有溶剂质量分数为98%的氯化钠溶液100g,欲使其溶剂质量分数变为96%,下列采取的措施中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 )
(1)医疗上使用的70%消毒酒精溶液,是那位同学提出的溶液组成表示方法?
(2)现有溶剂质量分数为98%的氯化钠溶液100g,欲使其溶剂质量分数变为96%,下列采取的措施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A. 将溶液蒸发掉50g水 | B. 向原溶液中再加入100g水 |
C. 向原溶液中再加入2g氯化钠 | D. 向原溶液中再加入12g氯化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