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靖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分别盛有这两种油的杯子一起放入冰箱内降温,她发现两杯油的温度都降到7 ℃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A.密度 | B.沸点 | C.凝固点 | D.比热 |
下雪了,小明从外面捧回一团雪放在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降到了-4 ℃,将烧杯放在装了许多热水的盆中,观察温度计示数
A.先不变,后变大 |
B.一直不变 |
C.一直变大 |
D.先变大后不变,后来又变大 |
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 B.镁带燃烧,铁生锈 |
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 D.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
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
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
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
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③“汗”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其中正确的是
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
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③“汗”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笼一般都有好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包子先热,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上面的包子个头小 |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温度变高 |
C.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 |
D.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会液化放热 |
用电热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卫生间里刚洗过热水澡时,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后,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 |
B.先液化,后汽化 |
C.只有汽化 |
D.只有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