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④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消失。
①春天,冰雪融化;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④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消失。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电冰箱是常用的家用电器,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下列小明对有关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夏天打开冰箱门,门口的一团白雾——汽化 |
B.放在冷冻室里的棒冰包装纸上的霜——凝华 |
C.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放在桌上,瓶壁上出现水滴——液化 |
D.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便结成了冰——凝固 |
实验室要制造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
A.用大量冰块融化来降温 |
B.用喷水方法加快蒸发来降温 |
C.用大功率电风扇来吹从而散热降温 |
D.用干冰升华来降温 |
自然界中的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图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它受热后生成碳酸钠、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1)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小明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得结果为35 ℃,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原因可能是
A.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 |
B.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太长了 |
C.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
D.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 |
在严寒的冬季,怡臣同学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 | B.凝华 | C.升华 | D.液化 |
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