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厂的原料Fe2O3(粉末状)中混入了铜粉,现要测定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分数,可用多种方法。请按测定步骤依次选择下列所示的实验步骤(填编号字母),要求列举3种方法,并写出其中一种方法所对应的铜粉质量分数表达式(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
可选择的实验操作步骤有(可重复选用):
A.用天平称取混合物m1(g);
B.在空气中充分加热m1(g)混合物;
C.将m1(g)混合物加到足量的氯化锌溶液中;
D.将m1(g)混合物加到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E.小心过滤;
F.在高温加热m1(g)混合物的条件下通入充足的CO;
G.根据混合物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
H.用天平称量冷却后的混合物质量m2(g);
I.用天平称量洗涤、干燥后的滤出物质量m3(g)
(1)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法____所对应的铜粉质量分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选取一个,但必须与所填写的方法相对应):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除D外,均含同种金属元素,且该元素的化合价在A中最低,C中最高。它们存在如上右图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且均有A生成。C是常见红色颜料,D是常见气体单质,(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  
(2)C的化学式为  
(3)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前题号:2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现有X、Y、Z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入到稀硫酸中,Y无反应,X,Z都能反应,如果把X、Z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过了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锌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Y>X>ZB.Z>X>YC.X>Z>YD.X>Y>Z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如图所示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2)铜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铝制品表面的污渍不宜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表面的___________。
(4)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废液中含有ZnCl2、FeCl2和CuCl2,要从中全部回收金属铜.我们可先加入稍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再往滤渣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钢铁、铝合金、铜制品等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
(1) 铁生锈和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因素)
(2) 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他们从铜绿组成和空气的成分大胆猜测,铜生锈除了与铁生锈条件相同外,还应该有CO2参加反应。
请写出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美丽的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也是Cu2(OH)2CO3,但是孔雀石受热后会变色?
提出问题:孔雀石受热后会分解吗?分解产物是什么?
建立猜想和假设:孔雀石受热后会分解,分解产物是:
猜想一:CuO、H2O和CO2 猜想二:CuO、C和H2O
猜想三:CuSO4、CO2和H2O 猜想四:Cu、CO2和H2 ……
分析:以上猜想,根据__________,猜想三明显有错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孔雀石受热的分解产物,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l
取少量干燥的孔雀石样品置于大试管中进行加热
(1)残留固体呈黑色
(2)大试管内壁有水珠
孔雀石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水。
 
黑色的固体是什么?同学们继续实验:
 
步骤2
完全加热后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3)_____
黑色的固体只有CuO没有C
 
反思与拓展:
①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很多,如制成不锈钢,还有________(任写一种方法)。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物质制备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是( )
A.
B.
C.
D.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尽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为此该小组对铝的氧化膜进行了探究实验,其过程如下,请完成填空: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在空气中灼烧铝片会生成     (填化学式);
实验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A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而另B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无明显反应现象。
进行猜测与猜测: 离子可能会对铝表面的氧化膜产生破坏作用。
实验3:另取用砂纸打磨的一片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将其放入另一CuSO4稀溶液中,直到2-3分钟后,铝片表面才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
该反应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
实验4: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有红色固体析出。称量实验反应前后的B片铝片(取出并擦干净),金属片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Al-27 Cu-64)
实验5: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3-5滴Na2SO4稀溶液,铝片表面现象一直不明显。
根据实验2、3、4、5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空格:
(1)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

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观察试管 (选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2)A、B试管中用煮沸过并迅速冷却的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D和E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_______存在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4)根据该探究活动,你认为防止铁制品锈蚀可采用的方法:_______(写一种即可)
(5)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将金属X置于氯化铝溶液中,X表面无固体析出;而将其置于硝酸银溶液中,会发生反应:X +2 AgNO3="==" X(NO3)2+2Ag 。由此可判断X、Al、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Al﹥Ag﹥XB.X﹥Al﹥Ag
C.Ag﹥X﹥AlD.Al﹥X﹥Ag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