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三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类生物可以用来酿酒B.乙图的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C.乙和丙生物都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D.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完全一样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图是巴斯德注明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曰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__.
A.瓶子的大小B.细菌的有无C.肉汤的多少
(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食品保存的方法有_______等.(写出一种即可)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曾大量漂浮死猪的情况,出现的漂浮死猪来自于黄浦江上游的浙江嘉兴。专家对水质进行了检测,其中一项就是检查猪链球菌。
(1)猪链球菌属于________(“细菌”或“真菌”)
(2)该生物是通过________进行繁殖的。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1862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曲颈瓶做实验,证明了肉汤不会产生微生物。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A.该试验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B.曲颈瓶的弯曲玻璃管是为了隔绝空气
C.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D.巴斯德实验推翻了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假说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蘑菇,蘑菇不属于细菌和真菌,是一种植物
B.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掉在地上的桔子长满了“绿毛”,这是霉菌的菌落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全都死亡了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四类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③没有细胞结构,①与②的主要区别是①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②④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③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C.①进行分裂生殖,④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D.只要接触①②③类生物,人和其他动植物就会生病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Ⅰ、Ⅱ、Ⅲ三个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成份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大肠杆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见下表)。
培养皿
培养基成份
培养皿中的菌落数

琼脂、糖类
35

琼脂、糖类和维生素
250

琼脂和维生素
0
 
实验结果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糖类的是(   )
A.培养皿Ⅰ和ⅢB.培养皿Ⅱ
C.培养皿Ⅱ和ⅢD.培养皿Ⅰ和Ⅱ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
B.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
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否煮沸
D.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某同学取三个相通的锥形瓶甲、乙、丙,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
B.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C.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
D.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营养学家提倡多吃蘑菇和酸牛奶,酸牛奶中的乳酸菌能够有效的抑制有害病菌对肠道的入侵,下列关于蘑菇和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B.都有细胞壁
C.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D.都是单细胞生物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