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 人体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2018年5月15日,“月宫一号”内进行的为期365+5天的、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月宫365”实验获得圆满成功。月宫一号将为人类移居月球做准备。密闭的“月宫一号”中会种植粮食、水果和蔬菜,可满足实验人员的全部气体、水和食物的需要。

(1)“月宫”中志愿者喝的水是植物_____作用回收的冷凝水,呼吸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___,请写出该过程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
(2)“月宫”中志愿者吃的是自己种植的粮食和蔬菜,为了让蔬菜生长良好,需要施加一定量的肥料,但一次施肥过多,又会造成植物枯萎,这是因为________;
(3)“月宫”中志愿者经历了几次停电试验,以下情形会导致电路中的断路器自动切断的是__。

(1)“月宫”中志愿者喝的水是植物_____作用回收的冷凝水,呼吸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___,请写出该过程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
(2)“月宫”中志愿者吃的是自己种植的粮食和蔬菜,为了让蔬菜生长良好,需要施加一定量的肥料,但一次施肥过多,又会造成植物枯萎,这是因为________;
(3)“月宫”中志愿者经历了几次停电试验,以下情形会导致电路中的断路器自动切断的是__。
A.“月宫”中使用的总功率过大 | B.电灯开关中的两根异线相碰 |
C.有一盏电灯的灯丝断了 | D.插头中的两根导线相碰 |
市场上出售的“蓝色妖姬”大都是人工染色的。等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而实现染色。小徐对此十分好奇:染料是通过哪里将花染色的?她将三株白玫瑰枝条放入装有稀释过的蓝墨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阳光下照射。
(1)小徐选用白玫瑰实验,而不用红玫瑰等其它颜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枝条,进行观察。茎横切面上变成蓝色的是靠近中间部位,染料是通过茎的_________部位将花染色的;
(3)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蓝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变化是越来越淡,说明染料随着水和无机盐从_______运输的。
(1)小徐选用白玫瑰实验,而不用红玫瑰等其它颜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枝条,进行观察。茎横切面上变成蓝色的是靠近中间部位,染料是通过茎的_________部位将花染色的;
(3)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蓝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变化是越来越淡,说明染料随着水和无机盐从_______运输的。
以下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光照下只能进行光合作用,黑暗中只能进行吁吸作用 |
B.绿色植物能使自然界的碳氧循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
C.蒸騰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主要促进了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
D.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吸收的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
某蔬菜基地进行大棚种植,但产量始终没有达到预想,于是邀请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分析。

(1)技术人员首先对大棚内的CO含量进行了测量,发现密闭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甲。分析可知:经过一昼夜后E点CO2含量稍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稍_________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2)接着技术人员对基地主要种植作物大豆的光合作用情况进行了测量,记录并绘制了在一定光照强度下该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图,如图乙。若降低光照强度,乙图曲线中A点将向_______移动(选填“左下”或“右上”);
3)请根据技术人员以上的研究分析,给蔬菜基地提一点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1)技术人员首先对大棚内的CO含量进行了测量,发现密闭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甲。分析可知:经过一昼夜后E点CO2含量稍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稍_________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2)接着技术人员对基地主要种植作物大豆的光合作用情况进行了测量,记录并绘制了在一定光照强度下该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图,如图乙。若降低光照强度,乙图曲线中A点将向_______移动(选填“左下”或“右上”);
3)请根据技术人员以上的研究分析,给蔬菜基地提一点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是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CO2缓冲液(作用是使装置内的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经过相关计算,根据细玻璃管内红墨水的移动距离可获得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得装置a中平均1h气体体积变化如图乙所示,装置b中平均1小时气体体积变化如图丙所示。(本次实验假定绿叶呼吸作用强度不变)

(1)图甲中a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
(2)图丙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这片绿叶平均1h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mL。

(1)图甲中a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
(2)图丙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10kLx时,这片绿叶平均1h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mL。
下列实验中,实验试剂及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 实验试剂及用具 | 使用目的 |
A | 观察尾鳍内血液流动 | 小金鱼 | 尾部毛细血管特别丰富 |
B | 唾液淀粉酶的催化 | 碘液 | 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
C | 植物的光合作用 | 酒精 | 溶解叶绿素 |
D | 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多少 | 切碎干燥的花生仁 | 便于充分燃烧 |
A.A | B.B | C.C | D.C |
疟疾是20世纪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引起疟疾的疟原虫是一种原始的、寄生性单细胞动物,由按蚊叮咬传播。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40-150厘米以上,头状花序,瘦果椭圆形。全株可入药,味苦。但青蒿中青蓠素的含量很低,且受地域性种植影响较大。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疟原虫属于引发疟疾的_____,注射青蒿素治疗岿疾,属于传染病防治措施中的_____
(2)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青素在青蒿植物体内是在_____内运输的。
(3)某实验小组对青蒿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如图。写出此实验的研究目的_____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疟原虫属于引发疟疾的_____,注射青蒿素治疗岿疾,属于传染病防治措施中的_____
(2)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青素在青蒿植物体内是在_____内运输的。
(3)某实验小组对青蒿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如图。写出此实验的研究目的_____
甲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可能与去路,A、B代表细胞内某项生理活动的场所;乙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该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丙图表示叶片的结构。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细胞在B中进行的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图甲中,当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可能与去路只有③④时,对应图乙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在______点(选填“a”、“b”、或“c)
(3)丙是蚕豆叶的结构图,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请写出一条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的叶的结构特点______
(4)小江同学想用一些生长旺盛的蚕豆幼苗为材料探究下列实验,其中不适合完成的是______

(1)图甲中,细胞在B中进行的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图甲中,当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可能与去路只有③④时,对应图乙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在______点(选填“a”、“b”、或“c)
(3)丙是蚕豆叶的结构图,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请写出一条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的叶的结构特点______
(4)小江同学想用一些生长旺盛的蚕豆幼苗为材料探究下列实验,其中不适合完成的是______
A.探究蒸腾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 B.探究叶的上下表皮气孔的多少 |
C.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 | D.探究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 |
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等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异氟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全身麻醉药,它通过动物呼吸吸入肺内进入血管,经血液循环到达大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可达到止痛和无意识的双重功效。小强进行手术时采用异氟烷气体麻醉,异氟烷最先进入心脏的哪个腔?______(填I、Ⅱ、Ⅲ或Ⅳ)
(2)图中c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
(3)图中所示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有______(填序号)。
(4)小江中饭时吃了较多油脂类食物,这些油脂最后会被消化成_______再通过B过程进入组织处毛细血管。

(1)异氟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全身麻醉药,它通过动物呼吸吸入肺内进入血管,经血液循环到达大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可达到止痛和无意识的双重功效。小强进行手术时采用异氟烷气体麻醉,异氟烷最先进入心脏的哪个腔?______(填I、Ⅱ、Ⅲ或Ⅳ)
(2)图中c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
(3)图中所示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有______(填序号)。
(4)小江中饭时吃了较多油脂类食物,这些油脂最后会被消化成_______再通过B过程进入组织处毛细血管。
细胞去除水分后的净重称为细胞干重(主要成分为有机物),细胞含水时的质量称为细胞鲜重.下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图,并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请分析回答:

(1)由图1可知,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在此过程中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的_______.
(2)图2中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_____.(甲或乙)
(3)曲线甲中 a→b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曲线乙中 a→c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c点后,曲线不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1)由图1可知,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在此过程中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的_______.
(2)图2中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_____.(甲或乙)
(3)曲线甲中 a→b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曲线乙中 a→c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c点后,曲线不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