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生物圈的定义及范围
- 运用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简单问题
-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生态系统的成分
- 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据科学家估计,近代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比历代灭绝的速度100万倍,这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A.自然灾害 | B.人为因素 | C.生物间竞争 | D.生物自身生命缩短 |
“春有桃花迷人眼,夏有莲叶荷田田”,不同的花儿在不同季节绽放,主要是受了________的影响,所以在异地引进作物品种之前应充分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A.温度、水分 |
B.水分、日照 |
C.日照、温度 |
D.温度、土壤 |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是( )
A.人到高原会出现高原反应,甚至呕吐 |
B.秋天大雁南飞越冬 |
C.仙人掌的叶变成针刺状 |
D.经常遭受暴风袭击的岛屿上的昆虫大部分是无翅的 |
蚊子在水中产卵形成蚊子的幼虫叫孑孓,人们常可观察孑孓到浮到水面的现象。小明针对“孑孓为何要浮到水面”这个问题,提出“孑孓需要光线才能生存”的假说,为求证假说设计的下列实验,较合理的实验条件是( )
选项 | 烧杯 | 水(毫升) | 孑孓大小 | 光线 | 温度(℃) |
A | 甲 | 400 | 20(大) | 光照下 | 28 |
乙 | 300 | 20(小) | 黑暗下 | 20 | |
B | 甲 | 400 | 20(大) | 光照下 | 28 |
乙 | 400 | 20(大) | 黑暗下 | 28 | |
C | 甲 | 300 | 10(大)10(小) | 光照下 | 20 |
乙 | 300 | 10(大)10(小) | 黑暗下 | 28 | |
D | 甲 | 300 | 20(小) | 光照下 | 28 |
乙 | 400 | 20(小) | 光照下 | 28 |
A.A | B.B | C.C | D.D |
小宁同学发现,附近超市里,一年四季均可买到任何季节生长的“时令”鲜蔬,这就是反季节蔬菜。这个现象说明了( )
A.蔬菜的适应能力很强 |
B.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形成不同生活和生产方式 |
C.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 |
D.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 |
有一种鸟,其习性是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区域生活。例如有一片原始森林(如图甲),在周围没有人类活动时,这种鸟可以在该森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有关部门为发展生态旅游,在该森林内开辟一条如图乙所示的观光小路。对这一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从生态学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鸟的活动范围将更大,数量会更多 |
B.该鸟类的生存空间将缩小,可能威胁到它的生存 |
C.因为小路宽度很小,该鸟类的生存空间没有变化 |
D.旅游开发有利于经济发展,鸟类的减少或消失不会影响当地的环境,无需考虑 |
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模拟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并测得以下数据:

(1)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________。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出其中的一条结论:________。
(3)根据所测数据,你能对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题作出解释吗?________。

| 干细沙的温度 | 湿泥土的温度 |
表 面 | 26℃ | 24℃ |
2cm深处 | 24℃ | 23℃ |
4cm深处 | 22℃ | 22℃ |
6cm深处 | 20℃ | 21℃ |
(1)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________。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出其中的一条结论:________。
(3)根据所测数据,你能对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题作出解释吗?________。
生物体艳丽多姿的重要原因是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________它们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而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得多,因此水生生物的结构较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