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生物圈的定义及范围
- 运用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简单问题
-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生态系统的成分
- 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李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他觉得很奇怪,请你与他一起探究原因:
(1)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能影响叶绿素(绿色)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甲放在_____培养,乙放在_____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甲豆芽_____,乙豆芽_____。
(5)该实验证明了_____。
(1)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能影响叶绿素(绿色)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甲放在_____培养,乙放在_____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甲豆芽_____,乙豆芽_____。
(5)该实验证明了_____。
俗话“红梅报春”中的“红梅”寓意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其开于岁末春初,有花魁之誉,雪魄冰魂,铁骨丹心,故而轩轩同学特别喜欢梅花,而他发现梅花还没长叶就先萌发了,于是思考:花芽的萌发是否也和种子的萌发一样不需要光呢?轩轩设计了一个实验对其进行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①在腊月准备两盆生长状态相似的梅花,选择其中一盆覆盖黑塑料袋,另一盆不覆盖黑塑料袋,两盆梅花都放置在阳台上;
②定期给两盆梅花浇同样多的水,观察现象;
③春节前后,两盆梅花同时绽放出许多花蕾,并陆续开了花。此情此景可谓是花开艳丽,香飘四溢。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轩轩同学的探究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中对照组是______(选填“覆盖”或“不覆盖”)黑色塑料袋的那一盆。
(2)通过实验,轩轩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有同学认为两组实验所用的梅花都只有一盆,实验都存在偶然性,但老师解释说实验对象并不是整盆梅花,请你分析老师的话,指出为什么上述实验已经排除了偶然性______。
①在腊月准备两盆生长状态相似的梅花,选择其中一盆覆盖黑塑料袋,另一盆不覆盖黑塑料袋,两盆梅花都放置在阳台上;
②定期给两盆梅花浇同样多的水,观察现象;
③春节前后,两盆梅花同时绽放出许多花蕾,并陆续开了花。此情此景可谓是花开艳丽,香飘四溢。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轩轩同学的探究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中对照组是______(选填“覆盖”或“不覆盖”)黑色塑料袋的那一盆。
(2)通过实验,轩轩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有同学认为两组实验所用的梅花都只有一盆,实验都存在偶然性,但老师解释说实验对象并不是整盆梅花,请你分析老师的话,指出为什么上述实验已经排除了偶然性______。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常常需要育秧。在育秧时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环境中直接影响秧苗生长的生态因素()
A.稗草 | B.光照 |
C.转基因技术 | D.水分 |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的实验。(说明: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与植物的生长有关。)

材料:健壮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分别标号甲、乙。
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C,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
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C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中去掉顶芽的原因是 。
小强同学认为用叶片C作研究对象不当,你认为他应选 做研究对象。
(2)如对不当之处作了修改,该同学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小军同学认为据此不能验证题干结论,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 ,才能完善实验设计。

材料:健壮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分别标号甲、乙。
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C,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
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C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中去掉顶芽的原因是 。
小强同学认为用叶片C作研究对象不当,你认为他应选 做研究对象。
(2)如对不当之处作了修改,该同学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小军同学认为据此不能验证题干结论,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 ,才能完善实验设计。
某同学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A.都应该放在向阳处 |
B.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
C.温度都应当是0℃ |
D.都应当不浇水 |
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似的是()
A.蚯蚓运动使土壤更肥沃 |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 |
下表是对爬行动物进行实验时所得到的结果(表中数据为不同温度下发育出生的雄性个体百分率):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性别发育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是( )
| 20℃ | 24℃ | 26℃ | 28℃ | 30℃ | 32℃ | 34℃ | 36℃ |
密西西比鳄 | 0 | 0 | 0 | 10 | 20 | 50 | 100 | 100 |
红海龟 | 100 | 100 | 100 | 90 | 50 | 20 | 0 | 0 |
龟 | 0 | 10 | 60 | 100 | 60 | 30 | 0 | 0 |
绿草蜥 | 51 | 50 | 49 | 52 | 50 | 50 | 49 | 50 |
A.红海龟 | B.密西西比鳄 | C.绿草蜥 | D.龟 |
右图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生柽柳。由于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多在200毫米以下,甚至小于50毫米,沙丘上干沙层很厚,这就迫使沙生柽柳等木本植物的根系都极发达,主根往往伸至地下水层,最深可达10余米。同时这些植物的叶表皮一般覆盖有蜡质且细胞壁和角质层较厚,气孔下陷。对于这些特征的形成,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沙生柽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它长期定向的变异形成的 |
B.是植物为了适应沙漠生活而不断改变自身结构的结果 |
C.是沙漠环境对沙生柽柳等植物定向选择的结果 |
D.在沙漠环境中,是由于环境的变化而偶然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