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拧紧瓶盖,静置2小时。然后打开瓶盖,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蚱蜢10只,再拧紧瓶盖(如上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状态如下表。

(1)本实验对蚱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____________
(2)设置对照物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试推测A组蚱蜢死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楠溪江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杭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卉最美观
C.北干山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冬季开花
D.湘湖景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剑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候能吹出泡泡,有时候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记录下实验结果:
液体
肥皂液
管子的直径mm
3
5
10
20
30
泡泡产生情况
容易
较易
较难

不产生
 
请你根据小剑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请你另外提出两种猜想,说明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
;②
(3)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提出的其中以种猜想。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于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做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重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向三个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中。
布料种类
涤纶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装饰品等。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将3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表。30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 溶液。
(2)比较上图中乙和丙两条曲线下降趋势的不同,可以看出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关系是:
(3)本实验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很多人认为哺乳动物在水下是没有嗅觉能力的,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运用高速摄像装置研究星鼻鼹鼠的水下捕食行为时,注意到它们不断地从鼻孔中吐出气泡然后又迅速吸回去,频率大概为每秒10次,这与老鼠在陆地上追踪猎物时抽吸鼻子闻气味的行为非常相像。
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问题,并建立了自己的假设:
为进一步检验星鼻鼹鼠在水下是否有嗅觉能力,研究者在水下设置了一个有两条路径的装置,其中一条路径中留下蚯蚓(星鼻鼹鼠的食物)的气味,另一条路径则隔断蚯蚓的气味;然后让星鼻鼹鼠穿行。结果发现它们选择有蚯蚓气味路径的几率达到75%--100%,而当气味路径都被隔断时,星鼻鼹鼠选择两条路径的几率各为50%。
上述研究过程可以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请问:
(1)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建立的假设是_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除以上研究人员所用的实验方法外,你(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上述结果,方法是:______。(没有其他方法的填“否”,有其他方法的填具体方法)
(5)科学探究中,第一次实验后,发现结果与假设不一致,下列做法不符合科学探究做法的是(_____)
A.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B.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C.检查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必要时,修改实验现象或数据
D.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化学李老师发明了一种增氧酒精灯,将纯净的氧气通入灯芯座的增氧孔用于提高火焰的温度.普通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左右,增氧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某活动小组同学取碳酸钙固体用增氧酒精灯加热1~2分钟.
提出问题:加热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探究:
(1)猜想一:碳酸钙全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出该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二:碳酸钙部分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如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A
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
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
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步骤B
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
剩余固体中含有
 
你认为“猜想二”的验证方案 (填“存在”或“不存在”)问题,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明对<科学>课程很感兴趣,要想进入奇妙的科学世界,下列说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经验
B.仔细观察,大胆质疑
C.相信书本,书本中的知识一定正确
D.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小李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小李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小李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获得事实与证据D.建立假设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