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要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 。
(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
步骤②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步骤 | 具体操作 |
① 饲料配制 |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加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烘干后储存。 |
② 鲈鱼饲养 |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 。 |
③ 结果记录 | 8周后,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 |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要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 。
(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
步骤②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下图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做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选取的四个装置,编号分别为甲、乙、丙、丁,分别放入20粒完整有活力的种子,不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下面四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四个装置中,只有丙装置中的种子能够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温度和阳光 |
B.四个装置中,丙、丁两个装置中的种子能够萌发,说明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阳光 |
C.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温度 |
D.乙丁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阳光 |
小明想探究某一植物种子萌发与水分的关系,其设计方案如下表所示,你认为小明的设计中,不妥当的是哪项( )
种子数量 | 光照 | 温度 | 水分 | 空气 |
50粒 | 有光 | 30°C | 适量 | 通风 |
50粒 | 有光 | 10°C | 少量 | 通风 |
A.光照 | B.温度 | C.水分 | D.空气 |
下列不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A.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
B.苹果落到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 |
C.瓦特好奇水的沸腾,发明蒸汽机 |
D.李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备仪器。某科学小组同学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酒精(C2H6O)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1)为尽可能多地检验酒精燃烧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成分,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应该是:
混合气体→ (填装置编号,装置可重复使用)→A B→尾气处理。
(2)科学小组同学将酒精燃烧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按正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发现A、B、D装置中的物质均有明显现象变化,C装置质量变大,从而确定酒精燃烧产物有 。

(1)为尽可能多地检验酒精燃烧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成分,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应该是:
混合气体→ (填装置编号,装置可重复使用)→A B→尾气处理。
(2)科学小组同学将酒精燃烧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按正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发现A、B、D装置中的物质均有明显现象变化,C装置质量变大,从而确定酒精燃烧产物有 。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将橡胶球拉到相同高度,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后,小明获得了如下数据:

(1)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2)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将橡胶球拉到相同高度,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后,小明获得了如下数据:

(1)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2)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温度高低 | B.氧气含量 | C.食物多少 | D.食物种类 |
市场的防晒霜宣称可以防晒,暑假里,几个同学相约徒步旅行,利用此机会做一个关于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设计方案如下:
甲:一只手背涂防晒霜,另一只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两手背被灼伤程度;
乙:第一天,两手背都涂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第一天和第二天手背被灼伤程度;
丙:在脸上涂防晒霜,两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脸与手背被灼伤程度;
丁:在另一同学的两个手背涂防晒霜,自己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与另一同学手背被灼伤程度你认为4人中,谁的实验方案设计最好?( )
甲:一只手背涂防晒霜,另一只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两手背被灼伤程度;
乙:第一天,两手背都涂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第一天和第二天手背被灼伤程度;
丙:在脸上涂防晒霜,两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脸与手背被灼伤程度;
丁:在另一同学的两个手背涂防晒霜,自己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与另一同学手背被灼伤程度你认为4人中,谁的实验方案设计最好?(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水稻种子为材料,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何影响。请你帮他完成这个科学探究过程。
材料用具:大小相同的培养皿五只,大小、饱满程度相同的水稻种子100粒,小纱布10块,以硫酸为材料分别配制的PH=5、PH=4、PH=3、PH=2(酸性依次增强)的“酸雨”各20毫升等。
方法步骤:
将5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C、D、E。
在5只培养皿里各铺一块小纱布,其上均匀各撒20粒水稻种子,然后再用小纱布盖好。
向A培养皿中均均匀喷洒清水(PH=7)5毫升,使之刚好将要淹没种子。
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PH=5、PH=4、PH=3、PH=2的“酸雨”。
⑤盖上培养皿,将它们都放在适于种子萌发的环境里。
第④步中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加入的“酸雨”应均为多少毫升?_________________
为何要准备水稻种子100粒而不是几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在实验结果得出之前,我们可以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预测1: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升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
预测2:___________________ ___,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
预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 。
材料用具:大小相同的培养皿五只,大小、饱满程度相同的水稻种子100粒,小纱布10块,以硫酸为材料分别配制的PH=5、PH=4、PH=3、PH=2(酸性依次增强)的“酸雨”各20毫升等。
方法步骤:
将5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C、D、E。
在5只培养皿里各铺一块小纱布,其上均匀各撒20粒水稻种子,然后再用小纱布盖好。
向A培养皿中均均匀喷洒清水(PH=7)5毫升,使之刚好将要淹没种子。
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PH=5、PH=4、PH=3、PH=2的“酸雨”。
⑤盖上培养皿,将它们都放在适于种子萌发的环境里。
第④步中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加入的“酸雨”应均为多少毫升?_________________
为何要准备水稻种子100粒而不是几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在实验结果得出之前,我们可以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预测1: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升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
预测2:___________________ ___,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
预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