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候鸟数量受湿地环境因子影响。湖南省的东洞庭湖为重要的越冬候鸟栖息地。下图示意2006年~2013年东洞庭湖冬季环境因子与候鸟总数及不同食性候鸟数量相关性分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由于气温过高,日照过长,使植被生长不良导致数量较少的候鸟是
【小题3】【小题4】据图推断,提高东洞庭湖候鸟数量最有效的措施是

【小题1】【小题2】由于气温过高,日照过长,使植被生长不良导致数量较少的候鸟是
A.捕食鱼类的候鸟 | B.取食块茎的候鸟 | C.取食苔草的候鸟 | D.取食种子的候鸟 |
A.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 B.退耕还湖,提高水位 |
C.控制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 D.治理污染,提高日照时数 |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小题2】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③能大量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小题3】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
【小题1】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③能大量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
C.水土流失加剧 | D.水资减少 |
读“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湖泊A为__________;湖泊B为__________。
(2)A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却是对其现状的真实写照,试分析其原因及危害。
(3)试对如何合理利用保护A湖提出自己的看法。

(1)图中湖泊A为__________;湖泊B为__________。
(2)A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却是对其现状的真实写照,试分析其原因及危害。
(3)试对如何合理利用保护A湖提出自己的看法。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明河是贵阳市母亲河,南明河穿过贵阳市城区,20世纪70年代前南明河曾是贵阳市的直接饮用水源,80年代后南明河水质开始恶化,南明河不再是贵阳市直接饮用水源。2001年,贵阳市政府开始治理南明河,至2004年,南明河初次实现“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近几年还采用了“浮田型生态浮岛”构建沿河植物景观净水带来改善水质,下图为南明河位置图和河岸附近浮田型生态浮岛构建沿河植物景观图。

(l)分析南明河不再是城市水源的原因。
(2)推测“浮田型生态浮岛”构建沿河植物景观的环境作用。
南明河是贵阳市母亲河,南明河穿过贵阳市城区,20世纪70年代前南明河曾是贵阳市的直接饮用水源,80年代后南明河水质开始恶化,南明河不再是贵阳市直接饮用水源。2001年,贵阳市政府开始治理南明河,至2004年,南明河初次实现“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近几年还采用了“浮田型生态浮岛”构建沿河植物景观净水带来改善水质,下图为南明河位置图和河岸附近浮田型生态浮岛构建沿河植物景观图。

(l)分析南明河不再是城市水源的原因。
(2)推测“浮田型生态浮岛”构建沿河植物景观的环境作用。
读“某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下题。

从图上信息看,下列治理长江水患最根本的措施是( )

从图上信息看,下列治理长江水患最根本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 B.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
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 | 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 |
20世纪50年代以来,鄱阳湖面积急剧缩小。近年来鄱阳湖兴起一种新的旅游项目一一一冬季到湖区看草原。下图为鄱阳湖腹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世纪60年代以来鄱阳湖面积急剧缩小,主要是由于
【小题2】冬季鄱阳湖湖区变成“草原”的自然原因是
【小题3】冬季鄱阳湖湖区变成“草原”的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③气候变湿润 ④自净能力下降

【小题1】20世纪60年代以来鄱阳湖面积急剧缩小,主要是由于
A.南水北调 | B.大坝蓄水 | C.毁林开荒 | D.围湖造田 |
A.工农业需水量大 | B.流域降水量偏少 | C.人口、城市密集 | D.冬季降水集中 |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③气候变湿润 ④自净能力下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①加剧长江洪涝灾害②生物物种增加③加剧土壤盐渍化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小题2】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①扩大水田面积②退耕还湖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小题1】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①加剧长江洪涝灾害②生物物种增加③加剧土壤盐渍化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①扩大水田面积②退耕还湖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环境保护】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中浩渺无垠的洞庭湖,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它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少,由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2600平方公里,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图9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

说明洞庭湖面积缩小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中浩渺无垠的洞庭湖,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它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少,由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2600平方公里,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图9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

说明洞庭湖面积缩小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