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题1】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
①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
②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
③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
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
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④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①增加云量,防止土地荒漠化 ②维护生物多样性 ③蓄洪防洪,调节径流量 ④缩短汛期,推迟降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小题1】引起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 B.过度开采地下水 |
C.围湖造田 | D.长江干流水量减少 |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 B.生物多样性减少 |
C.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 | D.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 |
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反映着湿地蓄水量的变化,而湿地蓄水量的变化则是湿地水分收支变化的结果。下图示意实测的1997-1999年植物生长季三江平原某沼泽试验场湿地积水深度变化。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97年5月~1999年9月该沼泽试验场
A.水分收支大致平衡 | B.水深逐渐下降 |
C.蓄水量一直减少 | D.5月初水位稳定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气候变率减小
③水质趋于恶化
④被开垦的可能性加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白洋淀湿地享有“华北之肾”、“华北明珠”的美誉,也是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白洋淀湿地某季节水均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白洋淀湿地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洋淀湿地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双向转化关系 |
B.目前白洋淀主要补给来自A代表的人工调水 |
C.人类活动和水文条件变化影响白洋淀水位变化 |
D.白洋淀面积与周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呈负相关 |
A.实施恢复白洋淀水位、退耕还湿、生态修复等措施 |
B.白洋淀湿地承担着缓洪治涝和蓄水灌溉的重要任务 |
C.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发挥白洋淀湿地的经济功能 |
D.加大白洋淀湿地向周边地区提供灌溉用水的功能 |
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潟湖。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由于滦河泛滥,洪水倾入七里海,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
(1)分析七里海湖水含盐量的变化过程。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祭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并发育了湖口三角洲。
(2)分析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请回答两项。随着七里海区域开发不断増强,区域内部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养殖池、稻田)。下图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围土地利用状况。

(3)推测湿地面积变化对七里海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材料一: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等句描写的就是鄱阳湖上渔歌互答,湖面浩渺的意象。鄱阳湖75.4%的水源来自上游的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五条入湖河流,鄱阳湖湖口在正北面,经由40公里长水道与长江干流相连。鄱阳湖水量占长江流域的15%,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水量的总和。长江、五河、郑阳湖之间,形成了一种联动的江、河、湖关系,这让鄱阳湖成为了一个过水型、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鄱阳湖周边局部图,右图为赣江水系图。


材料三: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白鹤等珍稀候鸟及其越冬地。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每年秋后,主要来自我国青海湖、北大荒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候鸟到这里越冬,从而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越冬栖息地。
(1)根据材料简述赣江的河流特征。(2)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第一大湖,请分析鄱阳湖的生态意义。
(3)分析鄱阳湖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的越冬栖息地的原因。
(4)鄱阳湖北部修新修建了几个风力发电场,请分析鄱阳湖北部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加上气候异常、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 ,并说明理由。
(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