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为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玛瑞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岸边的沼泽面积广阔……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当地一家公司拟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后因面临较多问题而暂时放弃。

(1)分析图示地区植物繁茂的自然原因。
(2)分析内格罗河沿岸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
(3)简要说明该地区植被破坏对当地河流带来的不利影响。
(4)简要说明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面临的问题。
以为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玛瑞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岸边的沼泽面积广阔……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当地一家公司拟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后因面临较多问题而暂时放弃。

(1)分析图示地区植物繁茂的自然原因。
(2)分析内格罗河沿岸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
(3)简要说明该地区植被破坏对当地河流带来的不利影响。
(4)简要说明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面临的问题。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会对地理环境要素产生影响。A、B、C、D、E分别代表影响的结果,其中:A___、B____、C___、D___、E__。
(2)客观评价水库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1)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会对地理环境要素产生影响。A、B、C、D、E分别代表影响的结果,其中:A___、B____、C___、D___、E__。
(2)客观评价水库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科研人员对青藏高原北麓河盆地天然形成的湖塘下部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地温钻孔监测,分析发现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冻土上限不同。下图为三地钻孔地温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有关该湖塘两次监测时数据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小题3】【小题4】科研人员钻探的K1、K2、K3三孔依次位于

【小题1】【小题2】有关该湖塘两次监测时数据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A.2009年湖塘冻土埋藏深度比2010年浅 |
B.2009年湖塘气温比2010年高 |
C.2010年湖塘水域面积比2009年大 |
D.2010年地温变化峰值的形成是受湖塘水体影响 |
A.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 | B.湖塘中心、天然场地、湖岸边 |
C.天然场地、湖岸边、湖塘中心 | D.天然场地、湖塘中心、湖岸边 |
植物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下面左图示意研究范围,右图为研究区2001 2010年间NPP的变化。观察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研究区年NPP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广丘陵的年NPP大于山东丘陵的年NPP ②华北平原的年NPP大于江汉平原的年NPP
③影响右图年NPP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类型的变化 ④影响右图年NPP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水热状况的变化
【小题2】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的年NPP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为

【小题1】下列有关研究区年NPP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广丘陵的年NPP大于山东丘陵的年NPP ②华北平原的年NPP大于江汉平原的年NPP
③影响右图年NPP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类型的变化 ④影响右图年NPP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水热状况的变化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 | B.城市化进程加快 |
C.退田还湖 | D.围湖造田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湖泊及其周围地区1982~2015年各类景观用地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1982~2015年该湖泊
【小题2】针对图中出现的现象,为了该湖泊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小题1】据图判断,1982~2015年该湖泊
A.自净能力增强 | B.生物多样性增加 |
C.航运条件变差 | D.湖水蒸发总量增加 |
A.排干沼泽,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B.发展台田,增加渔获量 |
C.增加建筑用地,推进当地城市化 |
D.退田还湖,恢复生态环境 |
咸海面积和水量减少引发的问题,错误的是( )
A.绝大部分动物物种绝灭 | B.城镇消失在沙漠中 |
C.渔业衰落,失业问题严重 | D.对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很小、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著名的红军长征“过草地”就是过若尔盖草原。(见下图)若尔盖草原是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一个相对断陷下沉的凹地,这里气候独特,(见下表)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该地泥炭资源十分丰富,平均厚度约为 1 米。其形成是生物(主要是植物)在死亡后沉积在沼泽底部,无法完全腐败分解,经几千年演化形成。通常在较潮湿的地方泥炭层的形成比较快,有机物的分解度比较低,而较干燥的地方则相反。泥炭的积累速度不但取决于植物的生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受植物残体的分解速度的制约。泥炭质轻、持水、保肥,既是栽培基质,又是良好的土壤调解剂,并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殖酸及营养成分。

材料二:若尔盖县气候资料
(1)分析若尔盖草原形成大面积沼泽的原因。
(2)分析若尔盖草原丰富泥炭形成的地理条件。
(3)你是否赞同当地开发泥炭资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著名的红军长征“过草地”就是过若尔盖草原。(见下图)若尔盖草原是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一个相对断陷下沉的凹地,这里气候独特,(见下表)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该地泥炭资源十分丰富,平均厚度约为 1 米。其形成是生物(主要是植物)在死亡后沉积在沼泽底部,无法完全腐败分解,经几千年演化形成。通常在较潮湿的地方泥炭层的形成比较快,有机物的分解度比较低,而较干燥的地方则相反。泥炭的积累速度不但取决于植物的生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受植物残体的分解速度的制约。泥炭质轻、持水、保肥,既是栽培基质,又是良好的土壤调解剂,并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殖酸及营养成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均温℃ | -10.1 | -7 | -2.3 | 1.7 | 5.5 | 8.7 | 10.7 | 10.1 | 6.5 | 1.8 | -4.2 | -8.8 |
降 水 量(mm) | 4.8 | 7.9 | 17.2 | 36.6 | 76.8 | 101 | 122 | 112 | 101 | 57 | 7.8 | 2.8 |

材料二:若尔盖县气候资料
(1)分析若尔盖草原形成大面积沼泽的原因。
(2)分析若尔盖草原丰富泥炭形成的地理条件。
(3)你是否赞同当地开发泥炭资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和成煤作用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煤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沉积矿产和能源,是由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转变而成的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不同的植物会形成不同的煤。
植物的演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菌类藻类时期、蕨类植物时期和裸子被子植物时期,三个阶段均成为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时期。菌类藻类时期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成煤期,藻类大量繁殖,形成了具有工业价值的煤,该时期形成的煤主要分布在南方寒武纪地层。

(1)推断地球菌类藻类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2)说明植物的演化对煤炭形成和聚积的重要意义。
(3)自然界中,最符合植物堆积的成煤环境是沼泽,试分析原因。
(4)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有大面积未开发的沼泽,有人推断这里不可能成为新的成煤区,请你试着说明理由。
煤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沉积矿产和能源,是由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转变而成的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不同的植物会形成不同的煤。
植物的演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菌类藻类时期、蕨类植物时期和裸子被子植物时期,三个阶段均成为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时期。菌类藻类时期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成煤期,藻类大量繁殖,形成了具有工业价值的煤,该时期形成的煤主要分布在南方寒武纪地层。

(1)推断地球菌类藻类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2)说明植物的演化对煤炭形成和聚积的重要意义。
(3)自然界中,最符合植物堆积的成煤环境是沼泽,试分析原因。
(4)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有大面积未开发的沼泽,有人推断这里不可能成为新的成煤区,请你试着说明理由。
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

材料二 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地发展趋势对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 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

材料二 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地发展趋势对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