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湿地及其功能
- 洞庭湖区湿地的保护
- 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广布。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题。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重点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小题2】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小题1】关于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1月至2月 | B.3月至5月 |
C.10月至12月 | D.6月至9月 |
下图为“中国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部署框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所示含义正确的是
【小题2】水利工程建设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有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稳定灌溉水源
③减少洪涝灾害 ④提高土壤肥力
【小题3】在水生态修复工程中建设的湿地公园可以
①涵养水源 ②美化环境 ③节约用地 ④发展渔业

【小题1】图中甲所示含义正确的是
A.保障航运 | B.美化城市环境 |
C.防洪减灾 | D.开发水利资源 |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稳定灌溉水源
③减少洪涝灾害 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①涵养水源 ②美化环境 ③节约用地 ④发展渔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是( )
①洞庭湖 ②滩涂 ③闽江 ④渤海 ⑤水稻田⑥三峡水库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⑤⑥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④⑤ |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
B.“围湖造田”,发展果疏、花卉生产 |
C.“耕海牧渔”,扩大水产养殖 |
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境内的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十几年来,德国恢复河流水文形态特征工程日益兴起,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下图为“某河流水文特征工程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有利于
A.航运和行洪 | B.水质改善 |
C.发电和航运 | D.鱼类生产 |
A.深潭常位于河流凸岸一侧 | B.深潭常伴随浅滩出现 |
C.深潭常由河流侵蚀而成 | D.深潭处泥沙淤积严重 |
A.生物栖息地扩大,有利于多样性恢复 | B.河道摆动空间减少 |
C.河道形态标准化 | D.侵蚀作用明显增强 |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森林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森林带在乙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目前,该森林带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造成的后果最有可能是( )

【小题1】该森林带在乙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温高,降水丰富 | 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 |
C.受西南信风的影响 | 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 |
A.自然灾害减少 | B.全球降水增加 |
C.全球气候变暖 | 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
洞庭湖、鄱阳湖等长江沿岸湖泊面积萎缩,造成的后果可能有
A.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加剧 | B.长江上游枯水期流量减小 |
C.湖区地下水位上升 | D.湖区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