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加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图

材料二:为治理该地区的生态问题,有专家在山坡地设立六个小试验场,试验场的坡度相近,底岩均为透水性甚差的岩层,下表是观测记录的土壤质地和土壤流失量状况。其中土壤组成的颗粒物越大,空隙越大,通气性、透水性能越强,但保水性越差。

比较西安与太原两城昼夜长短年变化的异同。
将甲乙丙三地黄土层的厚薄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并从黄土、地势高低、雨水冲刷三个角度分析黄土厚薄地区差异的原因。
六个试验场中,植被覆盖率最好的是哪个?说明判断理由。
图示地区是我国煤炭重要产区,分析该地区黄土覆盖对煤炭开采的影响。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都说明了(   )
A.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B.全球变暖,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
C.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所致
D.缺乏开发利用新资源的能力和知识
当前题号:2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多暴雨以及黄土土质疏松是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当前题号:3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下列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中最适合低山丘陵地区的是(  )
A.轮作B.修筑梯田C.保护性犁地D.防风林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轮荒制度 
③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
④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⑤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
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③④⑤
【小题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②破坏植被
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黄土土质疏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6~18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通常用作耕地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d处宜打坝建库
【小题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小题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在青海湖边的流动沙丘进行了两年的试验和反复论证后取得成功,其原理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生长的草种和灌木,达到治沙的效果。结合材料及条带状砂砖固沙简图,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小题1】推测青海湖边流动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
A.气候干旱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小题2】对该条带状砂砖铺设地的底边环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干旱缺水,沙漠广布
B.植被稀疏,多为高山针叶林
C.降水丰富,水蚀作用强
D.河流较少,水量季节变化小
【小题3】下列关于图中条带状砂砖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夜晚吸收地下水,辐射保温
B.白天释放水汽,为植被提供水分和温度
C.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
D.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迁移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我国某省(区)的地理资料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年均温深受地形影响,下列叙述与该省地形地势不符合的是
A.南高北低B.地势起伏大
C.以平原为主D.东西高,中部低
【小题2】近年来该省(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退耕还林、还草B.土地沙漠化
C.城市化占有耕地D.水土流失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华北某区域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森林的环境效益主要是
A.吸烟滞尘,净化空气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小题2】图中最容易出现盐碱化的是
A.水田B.旱地
C.果林地D.用材林地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又哪些变化?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