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阴影部份是()
【小题2】该区内一些地方岩石大面积裸露的“石漠化”现象严重,其人为原因是()

【小题1】图中阴影部份是()
A.云贵高原 | B.四川盆地 | C.东南丘陵 | D.黄土高原 |
A.坚硬的岩石造成成土过程缓慢 |
B.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易遭水流冲蚀 |
C.山高坡陡,且降水集中 |
D.人口增长,耕地不足,毁林开荒 |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小题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三门峡是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表1为某年三门峡库区冲淤数据。
表1
【小题3】从表1中信息可知
【小题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A.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 |
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 |
C.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 |
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 |
三门峡是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表1为某年三门峡库区冲淤数据。
表1
时段 | 7月6日至9日 | 7月10日至8月2日 | 8月3日至9日 |
平均流量(m3/s) | 5069 | 1519 | 3908 |
平均含沙量(kg /m3) | 391 | 52.7 | 369 |
泥沙淤积量(╳103t) | 0.20 | -0.114 | 0.104 |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
B.借黄土肥沃优势,发展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 |
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 |
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 |
A.降水对河流的径流量、含沙量影响较小 |
B.河流侵蚀强度与水库泥沙淤积量此消彼长 |
C.数据为三门峡库区的调水调沙工作提供依据 |
D.数据于GPS,并通过GIS进行分析处理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把以下四项的代号填入下图中适当的空格,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暴雨增多 ③进一步毁林开荒 ④洪水灾害增多

(2)据上表和框图,分析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的原因。
(3)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4)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单项选择题)
A.水土流失严重 B.风沙危害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KM2 ) | 年降水量(mm)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粮食平均亩产(kg) | 粮食总产量(亿kg) |
1985 | 19 | 333 | 520 | 38 | 10 | 205 | 1.025 |
1995 | 10 | 478 | 450 | 42 | 35 | 135 | 0.975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暴雨增多 ③进一步毁林开荒 ④洪水灾害增多

(2)据上表和框图,分析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的原因。
(3)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4)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单项选择题)
A.水土流失严重 B.风沙危害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环境保护
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50-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演变。

(1)说出1950~2000年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
(2)分析本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50-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演变。

(1)说出1950~2000年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
(2)分析本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小题2】坡面侵蚀强度最大的坡度为

【小题1】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15°~25° | B.35°~45° |
C.55°~65° | D.75°~85° |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的各类用地比重(%),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年间,有关该地区的可能变化是
【小题2】这种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小题1】20年间,有关该地区的可能变化是
A.生态退耕导致耕地比重下降 | B.毁林开荒严重导致林地草地比重下降 |
C.工业发展促进城镇化 | D.围湖造田导致水域比重下降 |
A.水土流失减轻 | B.荒漠化加剧 |
C.蒸发加强,降水增多 | D.雨季城镇内涝时有发生 |
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茶树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利于氨基酸积累,形成嫩、鲜、爽的茶质。因而有“高山出好茶”之说。读下图完成下题。

12.随着高山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有人发起“拒绝购买高山茶”的活动,其主要理由是

12.随着高山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有人发起“拒绝购买高山茶”的活动,其主要理由是
A.增加产量导致品质降低 | B.倡导绿色和节俭的生活方式 |
C.开辟高山茶园易产生水土流失 | D.开辟高山茶园破坏生态平衡 |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处相比,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小题2】图中位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

【小题1】甲乙丙丁四处相比,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小题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小题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A.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 | 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 |
C.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 | 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 |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
B.借黄土肥沃优势,发展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 |
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 |
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