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 ,加上高大山地以及 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2)海拉尔附近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这些荒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是 。
(3)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

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 ,加上高大山地以及 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2)海拉尔附近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这些荒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是 。
(3)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
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澹丰富,水土流失严重。下表为先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其成因最可能是
【小题2】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①调整农业结构 ②修建梯田 ③发展“处方”农业 ④采用滴灌技术

【小题1】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其成因最可能是
A.修筑公路 | B.居民点建设 |
C.矿产开采 | D.过度放牧 |
①调整农业结构 ②修建梯田 ③发展“处方”农业 ④采用滴灌技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

材料二 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结合图乙,试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角度,解释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
。
(2)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断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请答出两条。
。
材料一 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

材料二 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结合图乙,试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角度,解释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
。
(2)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断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请答出两条。
。
防止水土流失必须研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下面为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和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关系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小题1】上面三幅图说明
【小题2】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除了上述三项外,还有
【小题3】结合我国的实际,说明材料中年降水量在400 mm——500mm间的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大的原因。



【小题1】上面三幅图说明
A.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和地形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差异很小 |
B.随横坐标的数字增大,土壤侵蚀强度由小增大再减小 |
C.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的三大因素也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
D.年降水量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大小起主导作用 |
A.土壤的干燥度和疏松度 | B.岩层的性质和厚度 |
C.地壳活动的强度和频度 | D.河流水的流速和流量 |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A、表B),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最有可能是()
【小题2】关于该调整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该地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 | B.浙闽丘陵 |
C.塔里木盆地 | D.黄土高原 |
A.三种方案的草地比重大,说明该地降水少,属于灌溉农业 |
B.A方案径流量比较大,是因为该地降水量大,暴雨多 |
C.B方案最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
D.C方案最有利于该地的产业链延伸 |
下图为“黄河花园口水文站1960~2000年来水来沙量的变化”,黄河花园口水文站的水沙主要于黄土高原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是
【小题2】纪七、八十年代,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黄土高原地区

【小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沙尘暴天气加剧 |
B.降水量逐年增加 |
C.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
D.森林破坏日益严重 |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和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造成图示地区等高线弯曲的主要动力是
【小题2】图中乙地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单位:米)可能是
【小题3】对于图中四地叙述合理的是

【小题1】造成图示地区等高线弯曲的主要动力是
A.风力沉积 | B.流水侵蚀 | C.风力侵蚀 | D.流水沉积 |
A.83 | B.156 | C.200 | D.234 |
A.甲地适宜进行新农村建设 | B.乙地较丙地更适宜发展林牧业 |
C.丙地适宜开发梯田 | D.丁地水能资源丰富 |
下为“我国某地区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中①、②两地地形特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简述图示区域种植业分布的变化及其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与成都平原比较,图中③地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4)多种因素导致黄土高原农村中的撂荒现象不断增加,有的成为“2人村庄”,大量耕地撂荒。说出黄土高原撂荒现象对该地生态环境的益处。

(1)说出图中①、②两地地形特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简述图示区域种植业分布的变化及其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与成都平原比较,图中③地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4)多种因素导致黄土高原农村中的撂荒现象不断增加,有的成为“2人村庄”,大量耕地撂荒。说出黄土高原撂荒现象对该地生态环境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