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
材料二 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结合图乙,试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角度,解释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
。
(2)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断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请答出两条。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6-05-17 01:4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同类题2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小题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处我国地势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同类题3
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景观所示的地区可能是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小题2】下列条件与形成这一居住景观最相关的是
A.降水丰富
B.地表平坦
C.土质特性
D.水系发达
【小题3】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洪涝灾害
C.地层下陷
D.土壤盐渍化
【小题4】该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A.水稻
B.小麦
C.青稞
D.甘蔗
同类题4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②开垦荒地,扩大种植业
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地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5
下图是我国某地“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的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这一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风俗习惯
B.耕作制度
C.土壤性质
D.地质构造
【小题2】对当地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过植树种草进行有效水土保持
B.利用水草丰美的条件,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D.发挥黄土肥沃的优势,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