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尘暴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带的盐渍化区域,由大风将含盐的尘土吹起而形成,它含有密度很高、很细的盐碱粉尘。艾比湖位于新疆精河县,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最低汇水中心,入湖地表径流曾达23条,但80%被引入灌区,造成入湖河流大量减少,使该流域成为新疆北部最大盐尘暴的地。大风袭来时,刮起的盐尘侵袭城市和草场,危害人体健康。在过去的10年间,艾比湖附近沙化、碱化的草场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70.2%,年平均大面积停电近30次。下图为艾比湖湖岸线变化及流域示意图。

(1)简析艾比湖流域盐尘暴中盐尘的。
(2)说明与一般沙尘暴相比,盐尘暴的特殊危害。
(3)提出治理艾比湖流域盐尘暴的主要措施。
某省地处黄土高原,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地区之一,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耕地减少、质量下降,草地退化,影响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据图,说出该省荒漠化主要类型。
(2)据图,说明该地区土地退化主要类型和危害。
(3)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因地制宜地防治荒漠化对策。
2016年1月14日《京华时报》消息,中粮开卖“沙漠小米”推进荒漠化治理。专家介绍,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 | B.水资源利用不当 |
C.过度开垦 | D.过度放牧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A.沿海防护林——防止土壤沙化 |
B.华北防护林——防止风暴潮肆虐 |
C.东北防护林——抵挡台风侵袭 |
D.西北防护林——防御风沙危害 |
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造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樵采占32.7%;过度放牧占30.1%;过度开垦占26.9%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占10.3%。

(1)下列字母代表的内容与上图相应的空格内序号对应关系是:(填字母)
a.地表疏松的沙质沉积物b.湿润地区c.风力作用为主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
(2)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导致荒漠化的不合理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4)你认为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上图)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布逊盐湖矿区,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铁路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四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是,对于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无法建设类似沙坡头段的防护体系,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对于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防治沙害(如下图所示)。
(2)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3)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
(4)利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必须定期对堆积沙进行清理,解释其原因。
A.地质灾害频繁,土壤盐渍化加剧 |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耕地退化 | D.臭氧层遭到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

(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的原因。
(2)具体说明土壤沙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包兰铁路全长990km,其中有140km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下图为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
(2)说明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
A.西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华南地区 | D.东北地区 |

【小题1】该流域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 D.草场破坏 |
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 | 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 |
C.气温日较差增大 | D.河流含沙量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