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8月,山西省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一处海拔1300m、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49#号桩出现42米外露。为防止管道外防腐层长期暴露以致降低使用寿命,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覆盖。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图中所用生态袋是由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在工程建设中,就地取土或其他填充物将生态袋填装满后,码砌到高陡山坡地表,用以防治水土流失。从施工后至2017年7月,近一年的监测,生态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专家提出,随着时间推移,袋子会出现破损,影响保护效果,因此工程后续要选种常年耐旱特性草类,以保证效果。


(1)说出短时强降雨后吕梁山区河流的水文变化。
(2)指出监测人员得出“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
(3)分析后续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特性的原因。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分析图1、图2、图3及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l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1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2、图3依次表示1464年~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盆地、柴达木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准噶尔盆地、________走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   平原。
(3)说明图1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4)指出图2中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5)在图3中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的规律。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的生态系统,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该农牧交借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交通
【小题2】如果该农牧交错带受到破坏,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荒漠化   ③土地盐碱化   ④土壤酸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西有多个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广西的蔬菜产量是海南的4倍,是我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商务部将开通一条从广西到北京的“南菜北运”线路。

材料二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地区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三 红水河是珠江的干流,流经广西15个县市,被壮族民众誉为壮族的母亲河。红水河因水红沙浓而得名,流域环境非常脆弱,石灰岩广布,水土流失严重,易产生石漠化。下图是红水河流域图。


(1)与海南相比,分析广西成为我国“南菜北运”重要基地的优势条件。
(2)红水河流域是我国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的地区,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3)有学者提议在红水河流域扩大农业用地规模巩固“南菜北运”的基地,你是否赞同这一提议,并简述理由。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是我国西部内陆干旱区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小题2】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区域的影响,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增加B.土地荒漠化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D.洪涝灾害多发
【小题3】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错误的是
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D.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某大型企业(S)在图所示的M沙漠地区创建了独特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融合”的新模式,这种“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发展思路,依托科技投入,使沙漠得到资源化利用,其中与成功选种耐旱耐盐碱的灌木一一沙柳(如图所示)密切相关。成熟沙柳长于地面三、四米高,枝桠众多,当生长到三至六年砍一次可再生,人们用刀齐根砍下的沙柳,再切成七八十厘米还可成为新树苗。沙柳枝条可加工纸板和造纸,沙柳同时也是一种祛风清热、散瘀消肿的药材。


(1)分析图示地区沙漠广布的自然原因。
(2)据图文信息,说明在该地固沙保土选种沙柳的原因。
(3)考虑沙柳的特性与价值,S企业谋求发展,将收集的建设性方案归结三类:
方案I:依托沙漠沙柳,大力发展饲养业
方案II:依托沙漠沙柳,大力发展造纸业
方案III:依托沙漠沙柳,大力发展制药业
就以上三种方案,请选择一个你最支持的方案,阐述理由。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塔拉地区有三大台地,原为草原,20世纪60年代开始荒漠化,现在流动沙丘广布,对龙羊峡水库等产生了不利影响。2012年,在塔拉滩荒漠化草场地区规划建设太阳能发电园,占地达609.6平方公里,至2017年已建为中国最大的生态光伏产业园,并将太阳能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上图示意塔拉滩的位置,下图为光伏板景观图。


(1)分析塔拉滩荒漠化对龙羊峡库区的不利影响。
(2)在工程设计中,光伏支架高出地面1.5米,光伏板的桩基则高矮不一。说明该设计的合理性。
(3)光伏板需要不定期清洗。判断该地光伏板清洗频率最高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分析该地大规模安装光伏板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塔拉滩光伏电站,位于气候干旱的青海共和县,原是一片受风沙威胁并退化严重的草场。电站投入运营后,光伏电池板下的草类等植被得到恢复。植被的恢复,不仅影响到了电池板的发电效率,还带来了火灾隐患,使得电站每年在除草的人力成本和化学药剂等方面需多投入180万元。2016年,电站和当地牧民合作,将电站内的草地作为牧草地加以利用,上千只羊进入电站帮助除草,人们把这些羊称为“光伏羊”。 光伏羊进入电站的举措,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1)说明光伏电站建设对干旱区植被恢复的作用。   
(2)简述光伏羊进人电站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  )
A.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草原、荒漠
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D.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