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小题2】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小题1】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
B.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
D.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
B.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
D.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图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为( )
【小题2】引起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


【小题1】该图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为( )
A.资源短缺 |
B.生态破坏 |
C.环境污染 |
D.全球环境变化 |
A.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
B.荆江河段大量的裁弯取直工程 |
C.环境污染导致内部富营养化加剧 |
D.长江上游水库修建导致水量减少 |
读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从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人们对两湖地区的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
材料二 乾隆末年,王昶在总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万城堤溃的原因时指出:“四川、陕西、湖北山木丛林处,今皆砍伐为种苞谷,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淤日积,水势年增。”清人赵仁基也认为:“水溢由于沙积,沙积出于山垦……江底日高,而容水之地浅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进我国。由于玉米、甘薯对土质、水分的要求不高,在丘陵、山区广泛种植。”
材料四 面积为31.6万平方千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在青海省建立,49%的黄河水、25%的长江水、15%的澜沧江水都来自这一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三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地区。
(1)下列曲线中,与洞庭湖的面积变化最相符合的是( )


(2)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①湘江 ②三峡水库 ③渤海滩涂 ④青海湖 ⑤江南水稻田 ⑥东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3)湿地的功能有(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4)以现代地理学的原理来分析材料中清人赵仁基的观点。


材料一 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从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人们对两湖地区的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
材料二 乾隆末年,王昶在总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万城堤溃的原因时指出:“四川、陕西、湖北山木丛林处,今皆砍伐为种苞谷,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淤日积,水势年增。”清人赵仁基也认为:“水溢由于沙积,沙积出于山垦……江底日高,而容水之地浅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进我国。由于玉米、甘薯对土质、水分的要求不高,在丘陵、山区广泛种植。”
材料四 面积为31.6万平方千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在青海省建立,49%的黄河水、25%的长江水、15%的澜沧江水都来自这一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三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地区。
(1)下列曲线中,与洞庭湖的面积变化最相符合的是( )


(2)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①湘江 ②三峡水库 ③渤海滩涂 ④青海湖 ⑤江南水稻田 ⑥东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3)湿地的功能有(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4)以现代地理学的原理来分析材料中清人赵仁基的观点。
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京报》2010年1月11日报道,近日,《新水浒》剧组因未经审批进入有“郑州之肺”之称的黄河湿地拍摄,并对环境造成破坏,被相关部门责令停拍,剧组也招致舆论声讨。
材料二 以往郑州市治理河流水系除了疏挖河道,就是对堤岸河底进行硬化,非常不利于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生活。郑州市即将着力恢复水系的自然生态,按照规划要求,郑州市将对河道进行多样化改造。

(1)湿地除了风景优美、可以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之外,还有哪些价值?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图中的水利工程可能会对该湿地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材料一 《新京报》2010年1月11日报道,近日,《新水浒》剧组因未经审批进入有“郑州之肺”之称的黄河湿地拍摄,并对环境造成破坏,被相关部门责令停拍,剧组也招致舆论声讨。
材料二 以往郑州市治理河流水系除了疏挖河道,就是对堤岸河底进行硬化,非常不利于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生活。郑州市即将着力恢复水系的自然生态,按照规划要求,郑州市将对河道进行多样化改造。

(1)湿地除了风景优美、可以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之外,还有哪些价值?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图中的水利工程可能会对该湿地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2011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森林”,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健康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 )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调节区域气候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小题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国际湿地,但近年来面积不断萎缩,其主要原因包括( )
【小题1】健康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 )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调节区域气候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量急剧增加 |
B.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
C.大面积引入湖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
D.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
2016年,我国将在长江流域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洞庭湖面积从解放初的4350km2缩减到现在的878km2,其萎缩的主要原因有( )
【小题2】关于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
【小题1】洞庭湖面积从解放初的4350km2缩减到现在的878km2,其萎缩的主要原因有( )
A.入湖泥沙增多 | B.引水灌溉 | C.上游修建水库 | D.围湖造田 |
A.源头—划定自然保护区,保护水源地 |
B.上游—开发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 |
C.中游—发展内河航运,构建立体交通走廊 |
D.下游—开发水能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
黑杨是一种生长在河岸、河湾的喜光、喜湿、不耐干旱和盐碱的乔木。具有木质纤维长、生长速度快、轮伐期短的特点,却有着“湿地抽水机”的称号。20世纪80年代,欧美黑杨作为造纸用林引种到洞庭湖区,巅峰时期,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黑杨种植面积达到39万亩。在2017年12月,洞庭湖黑杨被大量砍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大量种植黑杨后( )
【小题2】针对当前洞庭湖黑杨产业的发展,当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小题1】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大量种植黑杨后( )
A.生物多样性增多 | B.洲滩湿地旱化加速 |
C.河道泄洪能力增强 | D.土壤腐殖质增多 |
A.迅速恢复黑杨面积,保护黑杨造纸用林 |
B.发展黑杨木材深加工,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增收 |
C.推广黑杨林下养殖,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
D.控制黑杨的种植面积,引种水土要求低的速生林 |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境内在荒漠环境中土质较好、水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形成自然绿洲,而人工绿洲是伴随人类的出现及其定居和农耕活动而形成的。额济纳旗绿洲是阿拉善境内面积第二大的绿洲,下图为额济纳旗地理位置示意图,下表示意1975—2010年额济纳旗绿洲面积变化情况(单位:km2)。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额济纳旗自然绿洲内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1990—2000年,额济纳旗人工绿洲面积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3】苏泊淖尔边缘地带最易出现


【小题1】影响额济纳旗自然绿洲内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 B.光照 | C.水源 | D.蒸发 |
A.全球变暖,地区蒸发加剧 | B.上游大量用水,弱水水量减少 |
C.限制放牧,草地面积增大 | D.人口激增,城市占地面积增加 |
A.沙漠化 | B.水土流失 | C.石漠化 | D.盐渍化 |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的物种灭绝速度,下图为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下列关于沼泽地开发的做法,正确的是

【小题1】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A.偷猎 | B.栖息地的丧失 | C.外来物种入侵 | D.其他原因 |
A.大规模开垦为商品粮基地 |
B.提高地下水位改良沼泽地 |
C.沼泽地含水多,肥力低,不宜开发 |
D.综合利用与保护沼泽地 |
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旱地 | 林草地 | 盐荒地 | 滩涂 | 其它 | 合计 |
占总面积比例(%) | 17 | 12 | 32 | 18 | 2l | 100 |
【小题1】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 | B.![]() |
C.![]() | D.![]() |
A.滩涂→盐荒地→旱地 | B.盐荒地→滩涂→旱地 |
C.旱地→盐荒地→滩涂 | D.林草地→旱地→滩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