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南方某湿地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湿地的生态作用有
A.航运
B.提供大量耕地
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维持生物多样性
【小题2】对该湿地的合理利用措施是
A.围湖造田,发展种植业
B.利用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造纸工业
C.适度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
D.大力发展捕捞业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洞庭湖湿地在我国和国际上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避免洞庭湖的强度透支,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成了湖南省2011年度的重点调研课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洞庭湖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中国最大的湖泊湿地
B.围湖造田是湿地减少的主要因素
C.没有人类的影响不会缩小
D.退田还湖等措施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
【小题2】洞庭湖地区退田还湖后,下列移民的生产安置方式中不合理的是(   )
A.由种田改为发展水产养殖业
B.迁入大城市加速城市化
C.发展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
D.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某区域图,关于图中沼泽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河流有凌汛,容易泛滥
C.纬度较高,蒸发较弱
D.距北冰洋近,降水丰富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俄罗斯湿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下列关于其湿地广布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
B.有永久冻土层为隔水层,不利地表水的下渗
C.夏秋季节发生凌汛使河水泛滥,溢出河道成淤水
D.濒临北冰洋,极地东北风带来较丰富的水汽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探究名称:区城生态环境建设
探究资料: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过去多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缩。近年来,通过各方多年的不努力,青海湖及周边生态环境呈现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下图示意青海湖所处的位置。

探究思考:
(1)从气候、地形两方面描述青海湖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说明过去多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菱缩的自然原因。
(3)说明近年来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原因。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北大荒是指:(   )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个东北平原D.仅指辽河平原
【小题2】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根据下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湿地的现状

【小题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是(  )
A.分布集中
B.分布广
C.集中在第二级阶梯上
D.三个阶梯均匀分布
【小题2】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大的原因是(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片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3】下列湿地被污染后,可能产生跨国纠纷的是(  )
①长江 ②恒河 ③黑龙江 ④湄公河 ⑤青海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
【小题4】纳木错湿地在表中的哪个分布区(  )
A.青藏高原区
B.长江中下游区
C.东北平原区
D.珠江流域区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1年2月2日是第15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湿地与森林”。据此回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湿地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调节水循环的功能
②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湿地是“淡水贮存库”和“淡水净化器”,可以将五类水质净化为三类水质
④湿地是巨大的“贮炭库”,对于减缓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河北省衡水市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湖为韵,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保护和利用湿地的路子。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的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捕捞船只数量
B.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古冀州文化多样性保护相结合
C.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粗放经营的理念,大力发展农业水利灌溉措施
D.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吸引大批的环保志愿者来保护湿地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

材料二: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材料三: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2)材料二图中,字母A表示  工业,B表示 工业。
(3)试分析材料二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4)根据材料三判断,1954-2000年三江平原的湿地发生了哪些变化?1954-2000年土地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5)东北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省西部的白城,湖泊星罗,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白城的年平均降水量39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40毫米,被称为“旱地之泽”。第四纪前该地处于下沉状态,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后来随着地壳抬升和沉积淤填,大湖逐渐消亡。现在,平原上仍是湿地遍布,江河漫流,成了大湖最后的眼泪。
白城西部的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候鸟南迁越冬的中途站。但与传统意义的江南水乡不同,这里人们说的最多的是“怕旱”。为了应对“缺水”问题,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该地农业灌溉不同于传统的渠灌,而采取了节水井灌的方式。

(1)分析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
(2)对比江南水乡,解释为什么白城人“怕旱”?
(3)从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评价当地生产活动,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