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小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小题2】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移民开发
②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政策的驱动,大量人口从东部进入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也是巴西政府拓疆计划的一部分
④“人口均衡”的政策也同样适用于我国

【小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林土壤枯枝落叶多因而有机质含量高 |
B.此循环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
C.雨林生长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
D.雨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原状 |
①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移民开发
②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政策的驱动,大量人口从东部进入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也是巴西政府拓疆计划的一部分
④“人口均衡”的政策也同样适用于我国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沙产业是指积板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关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小题1】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①改变气候类型②削减风力③保护铁路线④增加旅游景观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①④⑤ | D.②③⑤ |
A.建材产业 | B.沙漠旅游休闲业 | C.光伏发电产业 | D.沙生中药材产业 |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小题2】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
C.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 D.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
深圳湾地处深圳特区的西南面,属于慢淤积的浅水海湾,潮流(潮汐引起的水流)动力是维持深圳湾水深的主要动力,而维持这种动力的主要因素是深圳湾海水容量。下图为1970年-1999年深圳湾海岸线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0m等深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深圳湾
A.水深加大 | B.水质变差 | C.水量增大 | D.面积缩小 |
A.深圳湾潮流动力减弱 | B.深圳河泥沙量增多 |
C.深圳湾沿海工程建设 | D.深圳湾水污染严重 |
自13世纪以来,荷兰人向大海索地约7100平方公里,约占其现今国土面积的18%。下图为荷兰须德海围海造陆工程示意图,工程的地标性建筑拦海大坝,将3000多平方公里的须德海围挡起来,并通过排咸纳淡使之成为淡水湖泊,湖内洼地被划为数个垦区并分期开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荷兰围挡须德海造陆的原因不包括
A.国土狭小,人地矛盾紧张 | B.地势低洼,易受海潮侵袭 |
C.土地破碎,交通运输不便 | D.纬度较高,液态淡水稀缺 |
①拦海大坝阻碍并减少了海水的涌入 ②降水较丰富,陆地淡水汇入量大
③寒流降低水温,海水含盐度低 ④盛行西风,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营造新城镇景观,促进旅游业发展 | B.填海造陆的施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 |
C.保留港口的出海通道 | D.维持原海岸地貌,保护滨海环境 |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小题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小题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小题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 B.b | C.c | D.d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依据图中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森林破坏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说出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破坏后对当地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影响。
蒸腾和蒸发作用________;大气降水___________;下渗___________;地表径流_______;地下径流___________。


(1)森林破坏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说出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破坏后对当地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影响。
蒸腾和蒸发作用________;大气降水___________;下渗___________;地表径流_______;地下径流___________。
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4日,英国《晚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治理沙漠化运动取得历史突破。截止到2010年的5年间,中国的沙漠面积每年减少1 717平方公里,估计中国有53万平方公里沙漠土地可以得以恢复。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___ (省区),试列举其自然地理分界线(至少两点)?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形成原因?
(3)C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是什么?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材料一 2011年1月4日,英国《晚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治理沙漠化运动取得历史突破。截止到2010年的5年间,中国的沙漠面积每年减少1 717平方公里,估计中国有53万平方公里沙漠土地可以得以恢复。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___ (省区),试列举其自然地理分界线(至少两点)?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形成原因?
(3)C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是什么?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读我国1825年和1958年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洞庭湖面积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①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 ②围湖造田
③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 ④人口激增,对土地需求增加
【小题2】洞庭湖面积萎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 )

【小题1】洞庭湖面积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①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 ②围湖造田
③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 ④人口激增,对土地需求增加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 B.沙漠化面积扩大 |
C.农作物单产上升 | D.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
读我国西北地区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简述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针对引起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我们应采取哪些相应措施。

(1)简述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针对引起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我们应采取哪些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