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植被是( )
【小题2】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小题1】该植被是( )
A.沼泽 | B.温带落叶阔叶林 | C.荒漠 | D.草原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
B.土地沙漠化 |
C.水土流失 |
D.生物多样性锐减 |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黑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关于黑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
A.黑河属于内流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
B.图中乙处最有可能形成冲积扇,丙处可能有大面积沙丘分布 |
C.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 |
D.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森林破坏严重 |
A.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 |
B.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 |
C.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 |
D.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以下下面各题。

【小题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小题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小题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 | B.b | C.c | D.d |
A.a—枯枝落叶 | B.b—土壤 | C.c—生物 | D.d—供给养分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小题2】在乙地区,可以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
C.土壤盐碱度升高 |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黑杨是一种生长在河岸、河湾的喜光、喜湿、不耐干旱和盐碱的乔木。具有木质纤维长、生长速度快、轮伐期短的特点,却有着“湿地抽水机”的称号。20世纪80年代,欧美黑杨作为造纸用林引种到洞庭湖区,巅峰时期,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黑杨种植面积达到39万亩。在2017年12月,洞庭湖黑杨被大量砍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使洞庭湖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A.生物多样性增多 | B.洲滩湿地旱化加速 |
C.河道泄洪能力增强 | D.土壤腐殖质增多 |
A.迅速恢复黑杨面积,保护黑杨造纸用林 | B.发展黑杨木材深加工,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增收 |
C.推广黑杨林下养殖,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 D.控制黑杨的种植面积,引种水土要求低的速生林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里描写的蒙古大草原,令人心驰神往,然而今天的内蒙古大草原已经大大退化,很多地方产生了沙漠化的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近几十年来,内蒙古大草原退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防治内蒙古草原退化的有效措施是
【小题1】近几十年来,内蒙古大草原退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异常 | B.全球变暖 | C.过度放牧 | D.虫害、鼠害增多 |
A.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 | B.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
C.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效益 | D.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
我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小题1】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多采用梯田的耕作形式,其目的是为了
【小题3】黄土高原基本上属于
【小题1】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 B.风力沉积作用 | C.流水堆积作用 | D.风力侵蚀作用 |
A.减轻流水侵蚀作用 | B.增加地表径流量 |
C.减轻风力侵蚀作用 | D.便于机械化生产 |
A.中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区 | B.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 |
C.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区 | D.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区 |
阅读资料,填空下列问题。

(2)图中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甲城市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该城市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
(3)楼兰古国的良田变成荒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影响楼兰古国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因素。针对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_______工程。
(4)简述罗布泊地区发展化学工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略图。图中甲城市位于渭河谷地。

材料二:历史上的楼兰古国位于曾经的罗布泊旁,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咽喉之地”,来往于这里的各国使臣、商贾、游客络绎不绝。公元3世纪后,楼兰的生态急剧恶化,人口被迫外迁。后来,楼兰古国变成了废墟,良田变成了荒漠。最近因在罗布泊开发出钾盐卤水,卤水汇积成总面积500平方千米左右的盐水湖,罗布泊当地开始发展化学工业。
(1)图中①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该山脉是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区与_______区分界线的一部分。(2)图中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甲城市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该城市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
(3)楼兰古国的良田变成荒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影响楼兰古国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因素。针对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_______工程。
(4)简述罗布泊地区发展化学工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读雨林被破坏前后对环境的影响对比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直接反映出的雨林对地表土壤的影响包括
①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
②使土壤免受烈日暴晒
③使地表水下渗量增大,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④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小题2】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的主要原因是
①热量充足②降水充沛③生长季节连续④土壤淋溶作用强

【小题1】图中直接反映出的雨林对地表土壤的影响包括
①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
②使土壤免受烈日暴晒
③使地表水下渗量增大,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④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①热量充足②降水充沛③生长季节连续④土壤淋溶作用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阅读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的原因。
(2)具体说明土壤沙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的原因。
(2)具体说明土壤沙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