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为2004年和201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地退化遥感图。

(1)分析与2004年相比,2012年草地退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机东部地区草地退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简述当地防治草地退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于2017年9月6~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举办。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二 图a为库布齐沙漠位置图,图b为库布齐生态治沙模式图。

(1)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 。
(2) 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 ,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 。
(3) 库布齐沙漠化防治为世界树立了典范,向世界提供防治荒漠化“中国方案”,成为了“中国生态名片”。简述其沙漠治理的成功经验。
材料一 某年9月22日千人拥入格尔木草原疯狂盗采野生黑枸杞,超过300万亩草场遭到洗劫,事实上黑枸杞是草原上防风固沙的重要植被。野生黑枸杞因含有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价格昂贵,被称为“软黄金”,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该地海拔高、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洁净、无污染。
材料二 野生黑枸杞是生长在地上的多棘刺灌木,多分枝,枝条坚硬。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能忍耐38.5 ℃到~25.6 ℃的温度,耐干早,耐盐碱。
材料三 黑枸杞播种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后稍覆细沙及土,然后用塑料地膜覆盖,再在地膜上面全覆土1.5~2 cm,以透不进阳光为宜。
材料四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野生黑枸杞分布图
(2)试分析播种后用塑料地膜覆盖并在膜上覆土的原因。
(3)因为黑枸杞市场供不应求,有人建议在该地大力发展黑枸杞种植,你是否赞同,并简述理由。

【小题1】沙面上空风速随高度变化特征为
A.沙面39cm以上高度,各风速随高度增加急剧递增 |
B.沙面39cm高度内,各风速随高度增加变化比较缓慢 |
C.沙面39cm高度内,6m/s风速随高度递增最快 |
D.沙面2cm高度内,各风速降低最为明显 |
A.提高植被覆盖率 |
B.截留水分 |
C.保持水土 |
D.增加地表粗糙度 |
A.土壤贫瘠 | B.水热条件差 |
C.投资成本高 | D.工程量大 |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见图),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草方格沙障可以
A.黏合沙粒 | B.吸取地下水 | C.拦截水分 | D.减少下渗 |
A.成土时间短 | B.技术难度小 | C.环境污染小 | D.资金投入少 |

【小题1】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A.多季节性河流 | B.地形以高原为主 |
C.以综合指标划分 | D.因资源差异可划分为南疆和北疆 |
A.石漠化 | B.盐渍化 | C.沙漠化 | D.红漠化 |
A.恢复地表植被 | B.营造常绿阔叶林 | C.推广草方格沙障 | D.合理利用水资源 |
我国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限制开发区。
读图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区域与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土地盐碱化 |
B.②—环境污染 |
C.③—石漠化 |
D.④—森林资源破坏 |
A.封沙育草,禁止砍伐,保护野生动物 |
B.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 |
C.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展农业的多种经营 |
D.开垦耕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 |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之间,面积4.22万平方千米,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无定河等河流纵贯本沙地的东南部,流入黄河。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由于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这里流传着“榆林三迁”的故事。今非昔比,现在的榆林已是“塞上名城”。2018年10月,一条微博刷屏了。“中国又要干成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了,毛乌素快要被灭了,前无古人!”

描述毛乌素沙地变绿后自然环境的变化。
《诗经》记载,西周时期库布齐草原上出现了朔方古城。目前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笫七大沙漠,建国初期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推进数十米、泥沙进入黄河1.6亿吨。从l988年开始库布齐沙漠实施沙棘生态建设工程,采用“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林沙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这种“库布齐模式”获得了联合国大奖。沙棘喜光,抗严寒、风沙,耐干旱和高温,根系发达,对土壤适应性强。沙棘果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沙棘叶富含蛋白质。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及区域降水分布。

(1)分析库布齐沙漠的形成原因。
(2)说明库布齐沙漠对黄河的影响。
(3)分析沙棘成为库布齐沙漠治理首选树种的原因。
(4)说明“库布齐模式”对我国一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启示。
黄河上游自宁夏到内蒙古托克托先后流经河东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流程大约1000公里(如图所示)。由于沙漠的快速推进,黄河在该河段含沙量急剧升高。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受盛行风影响,流沙可能大量进入黄河的沙源地是
A.河东沙地 | B.乌兰布和沙漠 |
C.库布齐沙漠 | D.河套平原 |
A.山脉阻挡 | B.位于半湿润区 |
C.纬度低 | D.黄土覆盖 |
A.流量大 | B.落差大 |
C.含沙量大 | D.有凌汛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