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回答下题。

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小题2】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
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
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鼠穴”是由于水涡旋带动石块或砾石的研磨作用在河流溪间的基岩河床上形成的圆洞。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又称之为“壶穴”。(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壶穴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侵蚀作用B.变质作用C.岩浆冷凝D.堆积作用
【小题2】壶穴多分布于
A.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B.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
C.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D.稳定半封闭的水域环境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m。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丙河段的地质作用与地貌分别是
A.冰川侵蚀—“U”型谷
B.流水侵蚀—“V”型谷
C.流水沉积—冲积扇
D.冰川沉积—角峰
【小题2】丁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河水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D.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图5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东南丘陵D.塔里木盆地
【小题2】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A.凹岸侵蚀B.凹岸堆积C.凸岸侵蚀D.凸岸堆积
【小题3】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回答成下列各题。

【小题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B.3—6月
C.6—9月D.9—12月
【小题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雅鲁藏布江加查河段(藏嘎至虾日)长约76 km。该地区地形抬升扰乱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成为中低纬度的高寒气候区。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加查河段水系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示区域地势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南部、北部和东部高B.中部高,南北低C.南部、北部和西部高D.中部高,四周低
【小题2】加查河段以藏木为界,其上游河谷狭窄,有两处瀑布,两岸为花岗岩;下游为弯曲河床。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河流上游以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成“V”形B.上游沉积物多,沿途冲积扇多且广
C.下游河床成“U”形,两侧河床几乎对称D.瀑布多因断层影响发育而成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读“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地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可溶性差
B.岩石的透水性差
C.该地水的流动性差
D.该地水的溶蚀力可能强
【小题2】下列关于该地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岩石裂隙可能较大
B.该地降水较少
C.该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多
D.该地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符合该段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水流急,流量大B.水流缓,流量大
C.水流缓,有凌汛D.水流急,流量小
【小题2】某地质爱好者在甲地取样,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是(   )
A.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B.该河段河道平直,流水侵蚀能力强
C.洪水流动过程中流速变化大
D.不同季节的洪水流速变化大
【小题3】近年来甲地河流堆积物颗粒粒径变得细而均匀,可能是该区域(   )
A.耕地面积扩大B.降水量有所增加
C.植被覆盖率提高D.大力开发旅游业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中甲图示意渭河两岸物质组成差异情况,乙图示意不同年份渭河下游地区某监测点与渭河中心线最近距离的变化态势,监测点位于现在渭河南岸某固定点。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渭河南岸物质颗粒平均粒径大于北岸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渭河以南
A.地势起伏更大B.降水量更大
C.支流流速更快D.植被覆盖率更低
【小题2】公元700-2010年,渭河北岸地区侵蚀、淤积的总体变化特征是
A.持续淤积,偶有侵蚀B.持续侵蚀,偶有淤积
C.先侵蚀,后淤积D.先淤积,后侵蚀
【小题3】推测在1700-1900年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①秦岭北麓植被人为破坏较严重  ②地处暖湿气候期  ③秦岭断块处于剧烈上升期④渭河流速加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