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下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 )
A.地表起伏大 | B.地表多裂隙 |
C.水温高 | D.含沙量大 |
A.若石抗蚀力弱 | B.地势落差大 |
C.全年气温较高 | D.降水更丰富 |
A.增大流速 | B.改变基岩性质 |
C.对基岩磨蚀强 | D.增加地势落差 |
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小题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小题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②—b,③—c | B.①—b,②—a,③—c |
C.①—c,②—b,③—a | D.①—c,②—a,③—b |
A.侵蚀、搬运、沉积 | B.侵蚀、沉积、搬运 |
C.沉积、搬运、侵蚀 | D.搬运、沉积、侵蚀 |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河流的流向是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小题3】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小题1】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 | B.自东北向西南 |
C.自西南向东北 | D.自西北向东南 |
A.断裂下沉是东南岸多个平坦面形成的主要原因 |
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 |
C.图中M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 |
D.图中M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 |
A.上游拆除水电站 |
B.下游城市化进程加快 |
C.上游开展退耕还林 |
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 |
天山大峡谷山体高大,山坡陡峭,峡谷细长,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谷内山体陡悄险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分布。
读图,回答下题。
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冰川侵蚀 | B.风力侵蚀 |
C.流水侵蚀 | D.海水侵蚀 |
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A.岩石性质 | B.通航里程 |
C.地质构造 | D.降水多少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黄土峁(呈孤立的黄土丘)、黄土墚(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和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并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这三种基本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2)黄土高原地区的许多水库往往因为泥沙沉积导致库容不断减少,但图中水库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成至今,库容并没有明显减少。试推断其原因。
(3)图中季节性河流夏季暴雨过后河水浑浊且流量大,冬季断流。请为该河的整治提出合理建议。
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某大型水库位置示意图,该水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设过程中当地大量村镇人口迁移离开。该区域山清水秀,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旅游景区。

(1)黄土峁(呈孤立的黄土丘)、黄土墚(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和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并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这三种基本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2)黄土高原地区的许多水库往往因为泥沙沉积导致库容不断减少,但图中水库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成至今,库容并没有明显减少。试推断其原因。
(3)图中季节性河流夏季暴雨过后河水浑浊且流量大,冬季断流。请为该河的整治提出合理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13日,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双封闭”渠道设计确保沿途水质安全。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下图)。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
2014年12月13日,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双封闭”渠道设计确保沿途水质安全。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下图)。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河谷剖面图,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6个堆积面T1—T6。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小题1】与其他堆积面形成时期相比,T6形成时期( )
【小题2】T1—T4形成时期,东岸未形成堆积面的原因最可能是东岸( )

【小题1】与其他堆积面形成时期相比,T6形成时期( )
A.河曲不发育 | B.河谷最为宽阔 | C.两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 D.地壳稳定时期较短 |
A.位于凸岸 | B.泥沙较少 | C.位于凹岸 | D.基岩岩性坚硬 |
下图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小题1】图中①—④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
【小题2】下图中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小题1】图中①—④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
A.由小到大 | B.由大到小 | C.先变大,后变小 | D.先变小,后变大 |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