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为一封闭海盆,水平面变化主要受制于伏尔加河径流量。近百年来里海水平面升降幅度大,1930-1977年,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伏尔加三角洲位于里海北部,多汊道,图3示意伏尔加三角洲分区及相邻各地貌单元,图中a为伏尔加三角洲顶部地区,b为上三角洲平原,e为下三角洲平原,d为前三角洲(三角洲水下部分),短虚线为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伏尔加三角洲多汊道,与其形成相关的是
A.地势起伏较大 | B.水量变化较大 | C.河道下切严重 | D.人工开挖排水渠 |
A.三角洲顶部地区面积缩小 | B.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颗粒变大 |
C.前三角洲面积可能减小 | D.下三角洲平原侵蚀加剧 |
A.主要汊道河床变宽、缩短 | B.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增加 |
C.人工鱼道的作用减小 | D.与主汊道相邻的汊道将萎缩废弃 |
材料一: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内蒙古蛇曲最多最美的河是克鲁伦河,它从蒙古国草原流入我国境内最后汇入呼伦湖,是呼伦湖水重要。克鲁伦河在大草原上15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画了至少100 多个圆圈。沿岸牧草丰富,自古为重要农牧业地带。
材料二:呼伦湖是中国第五大湖,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湖,湖水量大。旧时呼伦湖北与黑龙江上游河段(海拉尔河)相通。湖泊水位涨落周期较长,约以十年左右为一个涨落周期,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成为排水湖,呼伦湖表现为淡水湖,当湖水量持续减少,水位不断下降,只吞不吐,甚至会变为微咸水湖,故湖泊有微咸水湖和淡水湖的周期性相互转化现象。
材料三:呼伦湖流域示意图及蛇曲景观图。

(1)说明克鲁伦河蛇曲形成过程。
(2)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呼伦湖周期性呈现微咸水湖和淡水湖的自然原因。
(3)指出目前呼伦贝尔草原最主要的生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见下图。

材料二: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800~6200年。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它高出河床9米,西距浐河有800米。见下图。

(1)读材料1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2)读材料2,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3)读材料3,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有何益处?
(4)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分别指出来。
材料一 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

材料二 下图为侵蚀、搬运、堆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流速。

材料三 某河流三个河床堆积断面图。

(1)分析材料一、二可知: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外力作用。对于粒径为0.001~0.01毫米的河床物质,流水作用则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外力作用,河流流速在100厘米/秒时对粒径大于10毫米的河床物质基本上没有________作用。
(2)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______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
(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

材料中说:“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的结果 | B.变质作用的结果 |
C.侵蚀作用的结果 | D.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
阶地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因形成年代早晚差异,分不同级别。下左图为太行山某河流下游部分河段图,下右图为单侧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级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上面右图中的单侧河谷剖面位于左图的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A.阶地抬升前风力剥蚀 | B.阶地抬升时重力崩塌 |
C.阶地抬升后外力侵蚀 | D.人类工程建设的采挖 |
A.T1阶地仍继续接受河流沉积 | B.T2阶地形成时期为地壳第二次抬升 |
C.T3阶地形成时期地壳持续抬升 | D.T4阶地形成时期地壳抬升幅度最大 |

(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 ,B处呈 。
(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 ,简述其形成的过程。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

【小题1】①反映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植被茂密 | B.地势和缓 |
C.岩性疏松 | D.降水稀少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峡谷 | B.河漫滩 | C.冲积扇 | D.三角洲 |
A.落水洞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 | B.三角洲平原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
C.黄土土层疏松不保水,因此肥力低 | D.喀斯特地区地表缺水,但往往地下水丰富 |
河流阶地主要分为基岩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完全由基岩组成的阶地叫做基岩阶地,也叫侵蚀阶地;完全由河流沉积物组成的阶地叫做堆积阶地;下部为基岩,上部为河流沉积物的阶地叫做基座阶地。下图示意黄河中游某河段河谷横剖面,该河段西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T1、T2、T3、T4。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属于基岩阶地的是
A.T1 | B.T2 |
C.T3 | D.T4 |
A.流向是自北向南 | B.流向是自西向东 |
C.东岸是曲流凹岸 | D.西岸是曲流凹岸 |
A.T1形成时期 | B.T2形成时期 |
C.T3形成时期 | D.T4形成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