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文化史
- 新文化运动爆发的背景
- 新文化运动的标志、阵地、代表人物与内容
-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④②③ | D.①③②④ |
材料一:明末清初,随着传教士东来,中西文化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和碰撞。为配合资本主义扩张,传教士欲将西方伦理价值强加于“异教”文明的中国……尽管其宗旨是希望将中国基督教化,但也从客观上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利玛窦就是一个推动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关键人物。他推行学术性的传教与倾向于士大夫的策略,以天主教“合儒”“补儒”希望进而达到“超儒”,利用儒学经典和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相结合起来作为传教方法,赢得中国统治者和士大夫的支持。在传教士的努力下,明末清初中国曾一度出现学习“西学”的热潮,并在天文学、地理学、医药学、数学、音乐、语言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基督教在很多地方有悖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因此在传教过程中出现了“礼仪之争”。1700年,康熙宣布禁教,驱逐传教士。……乾嘉禁教之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已成定局,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运动终未酿成社会大潮。
——据骆利红《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论述》
材料二: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取得了在华传教、设学堂、开办医院的特权.晚清西学传播进入新阶段。中国知识分子主动了解、吸收西学,参与译书工作,这一阶段出版了数量可观的科学著作。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京师同文馆的创立,以学习西方坚船利炮、声光化电为重要内容的洋务运动的开展,对西学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各地遍布新式学校、创办形形色色的报纸杂志,甚至政府创立译书机构,翻译大量的西方书籍,西学影响逐步进入基层。戊戌变法后,革命运动兴起,留日热潮骤起,社会科学类书籍大量被翻译传入中国,其中多有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日本变法等内容的书籍。
——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及特点。(2)根据材料,指出与明末清初相比,晚清“西学东渐”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材料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创立于上海,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120多年来,创造了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辉煌。
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目表(部分)

——据商务印书馆网站整理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潮流,请任选其中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赢<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曼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
——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请回答:(1)请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孙中山、***对民主政治的不同理解,并简要分析他们在当时分别受到哪些西方国家政治体制或思想理论的影响。
(2)简要说明以上材料中提到的四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对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做的主要努力,并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
A.剔除儒家思想糟粕部分 | B.开启儒家思想西化历程 |
C.破除对孔子的盲目崇拜 | D.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
A.“一战”使德、赛两先生破产 |
B.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势力 |
C.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蓄”原则的有限性 |
D.汤、蔡反对无产阶级政治运动 |
A.制度层面学习西方不能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
C.新文化运动比辛亥革命的意义更大 |
D.思想文化层面全面学习西方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
A.否定了新文化运动的政治影响 |
B.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民主革命性质 |
C.强调了新文化运动的文学成就 |
D.淡化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
A.世界局势影响中国思想的路径思考 |
B.一战改变世界新旧文明格局 |
C.中国知识分子全面抨击西方价值观 |
D.国家主义遭到外交公理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