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文化史
- 科技成就
- 文学成就
- + 汉字、书画和戏曲艺术
- 汉字与书法艺术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有学者指出,宋代绘画在创作时能够深究物情,讲究格法,追拟真实,作品精美绝伦,是其他朝代的绘画难以比拟的。这表明宋代绘画
A.呈现天人合一理念 | B.重视写意传神 |
C.反映世俗生活情理 | D.受到理学影响 |
如图是清初八大山人朱耷的《荷鸭图》,绘了两只鸭子站在石头上,一高一低,一浓一淡,一只抬头仰天,一只面向前方荷杆,白眼向人,造型奇特,神情孤高冷傲,画面上方绘花叶两片,荷杆弯曲有度,显现出野逸生运之趣。下列表述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 B.工整细密,色彩艳丽 |
C.气势豪放,风格多变 | D.简洁奇特,意存笔先 |
如图为明代徐温的《墨葡萄图》,题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诗画艺术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 | B.文人画,重视写意 |
C.风俗画,刻画习俗 | D.人物画,形神俱备 |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五种主要字体,其中以下描述符合隶书字体的有
①形成于汉末 ②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③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④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⑤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①形成于汉末 ②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③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④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⑤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⑤ | D.③④ |
如图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画,有鱼、蛙、鸟等图画的彩陶和金文中的族名写法及甲骨文和金文里的有关字形的对照。这表明,它们


A.前后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
B.为汉字产生准备了技术条件 |
C.为汉字的产生提供了造字蓝图 |
D.和语言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 |
小明和他的同学在上网时,发现了一张图片(如图),对此他们议论纷纷

①小明:“同光十三绝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十三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人物有谭鑫培、程长庚等。”
②小华:“同光十三绝的出现表明当时北京出现了‘徽汉合流’的局面,京剧由此形成。”
③小芳:“图片可以说明,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①小明:“同光十三绝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十三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人物有谭鑫培、程长庚等。”
②小华:“同光十三绝的出现表明当时北京出现了‘徽汉合流’的局面,京剧由此形成。”
③小芳:“图片可以说明,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A.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 B.②③正确,①不正确 |
C.①③正确, ②不正确 | D.①②③都正确 |
朱熹小时候曾学习曹操的书法,当时他的同学刘共父学的是颜真卿的书法。刘共父批评朱熹说“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后来朱熹以此事告诫弟子们要“取法须端”。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中国书法
A.具有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 B.有“书以载道”的传统 |
C.从自发开始走向自觉阶段 | D.促进了理学思想的形成 |
康熙年间,石涛创作《山居图》(如图),小屋掩映在险峻山崖下的树林中,屋里隐约可见一人独坐。这一作品


A.突破了传统文人绘画的创作风格 | B.代表了清代宫廷画的审美取向 |
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 | D.表达了部分士大夫的精神追求 |
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可以表现书法家的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中,出自颜真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并表现了他激昂悲愤之情的是
A.![]() | B.![]() |
C.![]() | D.![]() |
2019年10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从中国字的视角,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彰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原始的文字 |
B.按史料分类甲骨文属于一手史料 |
C.甲骨文记载历史信息均真实可信 |
D.中国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