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反映了1919年和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消费量(单位:千克)的变化情况。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农业生产技术革新B.政府减轻了农民负担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反映了1919年和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单位:千克)。 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粮食


1919年
181
16.5
0.5
1925年
229
38.7
4.6
 
A.政府减轻了农民负担B.农业生产技术革新
C.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得到迅速推广。就市场角度而言,两者的积极意义在于
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C.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苏联模式是一种已经失败的模式。苏联模式=穷人统治≠常态统治,在剥夺富人的财产权的同时,也让穷人的发财梦、彻底破灭了。结果,苏联模式不满足人的发财梦、只满足少数人的升官梦,这让权力的含金量骤然升值、并使权力斗争、变得异常残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苏联模式”在经济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二战后对其的历次改革效果怎么样?
当前题号:5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
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23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十二大政治报告中说:我们的观点是,托拉斯是完全处于国家的控制之下的国家机构。”1927年,苏联在一份法令中取消了赢利作为托拉斯经济核算活动主要目标的概念。这反映出苏联
A.加大了扶植垄断组织的力度B.发展了新经济政策的理念
C.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已经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
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
D.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瞿秋白(1899-1935)在《赤都心史》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现在丰富多了,可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业之故很不稳。然而大概而论,大多数劳动人民也受许多方便利益——工厂工资大增,废劳动券而令得购买于市场的可能。”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赫鲁晓夫的改革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