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
C.外国资本主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资金 |
D.外商设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
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
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 |
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
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图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
C.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
D.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
中国古代封建政府一直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这一政策在晚清有所松动。特别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政策调整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正式产生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
D.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 |
从1937年到1945年,美英苏等国给国民政府提供27笔贷款,总额达34.7亿银元。其中仅美国的贷款就达26.2亿银元,占总数的75.4%;1948年,美国对华投资达14.1亿美元,占全部外商投资总额的44.1%。这反映出
A.列强已经主宰中国经济 |
B.美国既帮助中国抗战又干涉中国革命 |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
D.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对华投资的主角 |
汉冶萍公司作为中国最早的新式钢铁联合企业,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组成的。可该企业仅民国5至8年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至民国11年,汉阳铁厂不堪亏损停工;至民国14年,大冶炼铁厂也停工。结合所学分析判断此企业出现盈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盈:欧战爆发,钢铁价涨;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自主 |
B.盈:机器进口,设备新颖;亏:钢铁官营,腐败严重质量低下 |
C.盈:设实业部,大力补贴;亏:军阀混战,国内钢铁需求下降 |
D.盈:政府支持,实业救国;亏:列强卷土重来,加紧资本输出 |
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A.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 B.仍然是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 |
C.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 | 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
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将其封闭,致使陈启源被迫迁厂于澳门。而到了19世纪末,清政府则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反映了
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B.民族工业进入“短暂春天” |
C.“实业救国”形成热潮 | D.清政府尝试缓解统治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