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下表是1832—1886 年中国外销茶叶的统计数据。该表反映了
时间 | 数量(万担) |
1832—1837 年 | 60.5 |
1861 年 | 110 |
1871 年 | 207 |
1886 年 | 362.46 |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 | B.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 |
C.茶叶单位面积产量增加 | D.协定关税有利于中国的出口 |
以下是《1895—1913年华资企业数及其创办资本表》,该表反映了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企业数 | 创办资本(1000中国元) |
内地华资企业 | 229 | 33158 |
通商口岸华资企业 | 239 | 65057 |
A.内地是全国经济发展重心 | B.通商口岸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更深 |
C.民族企业发展受一战影响 | D.内地民族企业更易受外资企业的排挤 |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
B.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C.机器制造等重工业比较少 |
D.绝大部分是缫丝等轻工业 |
有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 | B.圈地运动导致英国成本增加 |
C.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 D.中国传统纺织技术领先英国 |
当你看到有关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的资料时,你会联想到的历史学习内容是
A.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厂 |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晚清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清政府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社会对博览会认知的变化历程
材料 晚清社会对博览会认知的变化历程
时间 | 有识之士的代表性观点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博览会为“聚珍大会”“赛奇公会”“种种奇巧,不可思议”博览会“志在联友谊,奖人材,广物产,并藉以通有无” |
19世纪末 | 博览会有八利“联交谊、扩物产、奖人材、察商情、广贸易、增关税、兴商地、除积习”“中国不兴商务则已,中国而兴商务,必自赛会始”西国“足以开益商学神智者,尚有赛会一法” |
20世纪初 | 博览会“鼓励国民之精神,融洽万国之交际,比较全球之实业,以作20世纪后商战之竞争也”“充实国民经济之能力,使之人自为战,制胜于无形之竞争,以收回已失之利权”“欲发生农工商民之世界思想、国家主义,尤非借赛会之力不可” |
——转引自洪振强等《论晚清社会对博览会的观念认知》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段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南制造总局曾积极从事西方书籍的翻译活动,他们认为“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说可寻。”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引入西方工业 | B.建立近代外交 |
C.掌握核心制造技术 | D.全面学习西方 |
1840年被打醒,无所谓,继续昏睡了18年。等到1860年再败走向变革。1860年中国走的只是强军的路线,保护私人资本和尊重知识产权在这过程中都没有,都拖到1895年之后才开始出现。这反映出
A.洋务运动仅仅局限于军事现代化 |
B.中国近代化轨迹与西方的不断侵略相关联 |
C.甲午战争阻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D.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错过了近代化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