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北宋时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这表明该纸币
A.在商品交易中注重了“防伪"功能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C.取代金属货币成为当时主要货币D.起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力推行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生成于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宋文化,必然包含若干“近代”的因素,平民文化就是带有“近代”色彩的文化现象。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南宋词人刘克庄曾提及“近世理学兴而诗律坏”。纵观两宋,中原文化迅速地南移,南部地区文化发达,同时引发了北部游牧民族的深层汉化。与宋代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开始向社会下层移动,社会下层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出现“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扶册”和“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等记载。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双重因素的驱动下,门阀政治彻底终结,政权的开放程度提高。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冲击,土地自由买卖频繁,税制改革使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步松弛。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在长期的碰撞交融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使宋代文化明显地带有文化“杂交”的色彩。宋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基本上采取兼收并蓄、广纳博采的政策,不少外域文化的因子进入汉文化系统中,高丽的白磋纸和松烟墨在宋朝享有很高的声誉,日本的折扇和倭刀也深得宋朝文士们的好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生成的背景。
当前题号:3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明朝万历年间,由于田不赋用,皇帝派亲信宦官充当地方“财税特派员”,宦官用增税、滥税的方式大肆搜刮银两,致使苏州爆发了大规模织工反矿监税使暴动。从侧面反映了
A.明朝宦官掌控国家朝政B.苏州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明朝地方制度发生异变D.苏州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管仲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抓住“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的相互作用,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实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对材料主旨理解准确的是
A.肯定市场调节作用B.注重对赋税制度的变革
C.强调变革经济基础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斯塔夫里阿诺斯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下列对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朝商业革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逐渐占主导地位B.出现了商帮
C.未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变化D.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有著作描述:“由御街南往,过州桥,两边多饮食店;……东去东角楼,‘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东区,有瓦子;东十字大街为‘鬼市子’,‘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对这一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由“鬼市子”可推测出是唐朝B.由“瓦子”可推测出是元朝
C.由“御街”可知都市商业繁荣D.“草市”交易已经通宵达旦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州县数、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州县数、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商品经济在全国不断得到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