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美苏“冷战”的背景和原因
- + 美苏“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和管制。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讲:“我们力求在日本确立稳定而强有力的自主的民主主义,使之独立,并由此在阻止远东可能发生的下一次集权主义战争中发挥作用。”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清除法西斯势力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推广美国式民主 | D.应对亚太局势变化 |
1948年11月,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杜鲁门最终竟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杜威,创造了总统大选历史上最令人吃惊的逆转。此时的杜鲁门
A.沿袭与苏联盟友关系 | B.推动美苏冷战的扩展 |
C.主动挑起了朝鲜战争 | D.以战争手段遏制苏联 |
1948年6月24日,苏联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不过,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这表明
A.冷战态势尚未形成 | B.两极格局正式确立 |
C.美苏对峙中保持着理性 | D.柏林危机中美国占优势 |
1959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收回北约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同年6月,他迫使美国将运载核导弹的战斗机撤往美国在英、德的基地。1966年,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法国的这些做法意在
A.顺应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 B.缓和西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
C.加强西欧国家间的军事合作 | D.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