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与细胞
- 遗传与进化
- 稳态与环境
- 生物技术实践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综合
-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综合
- 酶的研究与应用综合
-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综合
-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
- 实验与探究综合
- 生物科学与社会
生物技术实践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无菌技术主要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污染。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答三种方法)。
(2)在生产葡萄酒的过程中,发现葡萄酒变酸,表面观察到菌膜,造成此现象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是________________的匍匐菌丝形成的。
(3)在制作果醋过程中,榨取的果汁非常浑浊,解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洋葱DNA时,要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充分地搅拌和研磨,待过滤后再收集研磨液。
(5)橘皮精油的提取方法不采取水中蒸馏法,是因为该方法会导致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1)无菌技术主要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污染。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答三种方法)。
(2)在生产葡萄酒的过程中,发现葡萄酒变酸,表面观察到菌膜,造成此现象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是________________的匍匐菌丝形成的。
(3)在制作果醋过程中,榨取的果汁非常浑浊,解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洋葱DNA时,要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充分地搅拌和研磨,待过滤后再收集研磨液。
(5)橘皮精油的提取方法不采取水中蒸馏法,是因为该方法会导致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之一。研究发现有些细菌能产生促进小球藻生长的物质,也能分解小球藻产生的自身抑制物。研究人员利用从小球藻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的3种细菌(X1、X2、X3)分别与小球藻混合培养,以筛选出对小球藻生长、油脂积累有利的共生菌。图1、2表示有关实验结果,其中A1〜A3代表等量小球藻分别与细菌X1〜X3的混合培养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藻菌共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及适宜温度和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此过程中,小球藻可为细菌的生长、增殖提供__________。
(2)图1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对小球藻进行直接计数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计数时取小球藻培养液并稀释4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中方格面积:1/25mm2)进行计数,得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小球藻数量为25个。已知每个小球藻细胞干重约10-12g,则每升样品液中小球藻干重为__________g。
(4)根据实验结果,应选择__________作为最佳共生菌。在利用这种菌种进行连续生产时,某同学认为藻密度应控制在培养至第6天时对应的藻密度,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1)在藻菌共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及适宜温度和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此过程中,小球藻可为细菌的生长、增殖提供__________。
(2)图1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对小球藻进行直接计数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计数时取小球藻培养液并稀释4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中方格面积:1/25mm2)进行计数,得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小球藻数量为25个。已知每个小球藻细胞干重约10-12g,则每升样品液中小球藻干重为__________g。
(4)根据实验结果,应选择__________作为最佳共生菌。在利用这种菌种进行连续生产时,某同学认为藻密度应控制在培养至第6天时对应的藻密度,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某小组同学研究饭后剩余米汤中细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他们每过半小时取样一次,采用平板培养法进行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研究目的应采用______法接种,接种前需先对样本进行______操作。
(2)为了保证所有种类的细菌均能生长,所用培养基应包括的营养要素有______。
(3)随后该组同学对筛选出的所有细菌进行再培养研究,他们往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青霉素这种培养基可叫做______培养基,从而可分离出______的细菌。
(4)酿酒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该生物在______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酿醋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
(1)根据研究目的应采用______法接种,接种前需先对样本进行______操作。
(2)为了保证所有种类的细菌均能生长,所用培养基应包括的营养要素有______。
(3)随后该组同学对筛选出的所有细菌进行再培养研究,他们往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青霉素这种培养基可叫做______培养基,从而可分离出______的细菌。
(4)酿酒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该生物在______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酿醋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
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多。如图,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实验展示调查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接种细菌的方法是 ___。用该方法接种的目的是观察菌落的____和____。
(2)图中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能够为细菌提供的基本营养物质是_______ 为确定马桶按钮上大肠杆菌数目,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用于鉴别。
(3)两个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可能原因有: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为了保证健康我们使用手机一段时间后应对手机进行______________

(1)图中接种细菌的方法是 ___。用该方法接种的目的是观察菌落的____和____。
(2)图中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能够为细菌提供的基本营养物质是_______ 为确定马桶按钮上大肠杆菌数目,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用于鉴别。
(3)两个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可能原因有: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为了保证健康我们使用手机一段时间后应对手机进行______________
在生物实验中经常涉及酒精,下列相关实验中关于酒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在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中,常用酒精对操作者双手消毒 |
B.鉴定脂肪实验中,使用酒精是为了改变细胞膜的透性 |
C.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酒精溶解色素 |
D.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橙色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的生成 |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进行生产时,都需要为其提供营养物质 |
B.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利用的微生物,结构上主要差别在于有无核膜 |
C.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都能分离纯化菌种,得到单细胞菌落 |
D.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时,洗衣粉量、污渍的种类属于无关变量 |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
B.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 |
C.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 |
D.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 |
沼气发酵是指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沼气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足够数量含优良沼气菌种的接种物有利于启动沼气发酵 |
B.为防止发酵产热导致池温过高,应定期打开池盖进行散热 |
C.发酵原料不仅要充足,而且需要适当搭配,保持一定的碳、氮比例 |
D.沼气发酵的依据主要是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 |
下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此培养基中的成分X除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_______,该培养基从作用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调节pH在________步骤后。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则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运用图A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4 mm3,观察到图中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80个,则1 mL样液中约有酵母菌________个。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________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原理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________染色法。在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前以________比例加入染液,这种鉴定方法的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基通常用__________法灭菌,若无条件,也可用间隙灭菌法。其程序是:第一天,将培养基在100 ℃下维持30 min,然后在36~37 ℃下放置24 h;之后重复前面的操作2-3次。请分析:
①培养基在100 ℃下维持30 min的目的是______。
②在36~37 ℃下放置24 h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怎样证明间隙灭菌法的效果? ________。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此培养基中的成分X除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_______,该培养基从作用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调节pH在________步骤后。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则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运用图A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4 mm3,观察到图中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80个,则1 mL样液中约有酵母菌________个。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________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原理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________染色法。在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前以________比例加入染液,这种鉴定方法的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基通常用__________法灭菌,若无条件,也可用间隙灭菌法。其程序是:第一天,将培养基在100 ℃下维持30 min,然后在36~37 ℃下放置24 h;之后重复前面的操作2-3次。请分析:
①培养基在100 ℃下维持30 min的目的是______。
②在36~37 ℃下放置24 h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怎样证明间隙灭菌法的效果? ________。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已知某细菌的两种突变类型细菌Ⅰ和细菌Ⅱ的营养条件和菌落特征都相同,但细菌Ⅰ能分解有机物A而不能分解有机物B,细菌Ⅱ能分解有机物B而不能分解有机物A。现有这两种类型细菌的混合液样品,要将其分离,有人设计了一种方案,部分操作步骤如下图。

(1)步骤一使用的是________培养基,其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必须加入________,以利于对不同菌种进行分离操作。
(2)步骤一采用________法接种,此接种法可使接种细菌逐渐稀释,经适宜条件培养,可形成单个、独立的________,最终可能得到纯种的细菌;要进行上述接种操作,必须在________及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杂菌污染。
(3)步骤三中,若对其中某瓶培养液中A、B两种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当培养液中检测出如下的实验结果,其中能说明培养液只有细菌Ⅰ的是________。
A.化合物A与B含量都明显下降
B.化合物A含量明显下降,B含量基本不变
C.化合物A含量基本不变,B含量明显下降
D.化合物A、B含量都基本不变
(二)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

(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该生态工程主要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减少环境污染等。
(3)该生态系统中能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从该角度看,应属于________的生态工程。
A.物质循环利用
B.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
C.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D.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利用
(4)种植业和________是人类食物生产系统的两大支柱,两者结合的优化设计需要按照__________________规律进行综合优化,使系统从总体上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已知某细菌的两种突变类型细菌Ⅰ和细菌Ⅱ的营养条件和菌落特征都相同,但细菌Ⅰ能分解有机物A而不能分解有机物B,细菌Ⅱ能分解有机物B而不能分解有机物A。现有这两种类型细菌的混合液样品,要将其分离,有人设计了一种方案,部分操作步骤如下图。

(1)步骤一使用的是________培养基,其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必须加入________,以利于对不同菌种进行分离操作。
(2)步骤一采用________法接种,此接种法可使接种细菌逐渐稀释,经适宜条件培养,可形成单个、独立的________,最终可能得到纯种的细菌;要进行上述接种操作,必须在________及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杂菌污染。
(3)步骤三中,若对其中某瓶培养液中A、B两种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当培养液中检测出如下的实验结果,其中能说明培养液只有细菌Ⅰ的是________。
A.化合物A与B含量都明显下降
B.化合物A含量明显下降,B含量基本不变
C.化合物A含量基本不变,B含量明显下降
D.化合物A、B含量都基本不变
(二)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

(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该生态工程主要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减少环境污染等。
(3)该生态系统中能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从该角度看,应属于________的生态工程。
A.物质循环利用
B.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
C.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D.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利用
(4)种植业和________是人类食物生产系统的两大支柱,两者结合的优化设计需要按照__________________规律进行综合优化,使系统从总体上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