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与细胞
- 遗传与进化
- 稳态与环境
- 生物技术实践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综合
-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综合
- 酶的研究与应用综合
-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综合
-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
- 实验与探究综合
- 生物科学与社会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在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的最早的微生物,现今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请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在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时,酵母菌选用102、103、104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细菌一般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纯化的菌株如需短时间保存则将菌种接种到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上,并置于4℃冰箱保存。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①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形成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颜色过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一般固定酶时不采用这种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
(1)在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时,酵母菌选用102、103、104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细菌一般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纯化的菌株如需短时间保存则将菌种接种到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上,并置于4℃冰箱保存。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①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形成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颜色过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一般固定酶时不采用这种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
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培养后的结果如下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a处抑菌效果小于b处
B.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
C.c处抗生素无效
D.d为对照

A.a处抑菌效果小于b处
B.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
C.c处抗生素无效
D.d为对照
在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实验中,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在LB固体培养基配制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利用无菌水进行配制 |
B.实验中所需的棉花应使用脱脂棉,因为脱脂棉不易吸水,可以防止杂菌污染 |
C.灭菌后,通常将实验用具放入40~50℃烘箱中烘干,以除去灭菌时的水分 |
D.倒平板应在无菌超净台进行,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后先置于水平桌面上,再晃动 |
日前微信传言手机屏幕细菌比马桶按钮上的多。两个兴趣小组分别展开如下图的实验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都存在多种微生物 |
B.以上两组实验在接种过程中均需要用到酒精灯、接种环等 |
C.两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取样部位不同 |
D.该实验对照组可以设置为取相同培养基接种等量无菌水进行培养 |
某养鸡场出现大量疑似沙门氏菌(SM)病,利用氨苄西林、强力霉素等常用抗生素治疗后,鸡的死亡率没有明显降低。为此,研究人员开展了下列实验。请分析回答:

(1)过程①中,须将接种环进行_______处理后,从病死鸡的肝脏、小肠、盲肠等处采集内容物,接种到肉汤培养液培养24h。
(2)过程②中,将蘸取的肉汤培养液利用________法接种、培养24h后,根据_________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挑选出基本符合沙门氏菌特征的单个菌落再接种培养备用。
(3)研究人员取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分别选用多种抗生素,按照不同抗生素治疗量的比例配制药液,浸泡等量小纸片,干燥后备用;取沙门氏菌,用生理盐水制备成悬液后,取适量菌悬液均匀涂布在平皿上;取不同抗生素处理的小纸片贴在平皿上,培养24h后,测量每种小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圈直径(mm),如下表:
在治疗沙门氏菌病时,应首选,_________种药物。
(4)为了探索治疗沙门氏菌病的新途径,研究人员选用健康的3日龄鸡,每组10只,尝试利用SDZ噬菌体进行试验,研究方案如下表:
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鸡的存活数依次为10只、10只、4只、9只。请分析:
①设置B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C组应注射________。
②本实验说明________,且可以避免因长期使用抗生素而产生________。

(1)过程①中,须将接种环进行_______处理后,从病死鸡的肝脏、小肠、盲肠等处采集内容物,接种到肉汤培养液培养24h。
(2)过程②中,将蘸取的肉汤培养液利用________法接种、培养24h后,根据_________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挑选出基本符合沙门氏菌特征的单个菌落再接种培养备用。
(3)研究人员取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分别选用多种抗生素,按照不同抗生素治疗量的比例配制药液,浸泡等量小纸片,干燥后备用;取沙门氏菌,用生理盐水制备成悬液后,取适量菌悬液均匀涂布在平皿上;取不同抗生素处理的小纸片贴在平皿上,培养24h后,测量每种小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圈直径(mm),如下表:
药物名称 | 林可霉素 | 强力霉素 | 阿奇霉素 | 恩诺沙星 | 氨芐西林 | 头孢克洛 | 阿米卡星 |
小纸片1 | 6 | 9 | 7 | 22.5 | 10 | 15.5 | 20 |
小纸片2 | 11 | 7 | 5.5 | 19 | 7 | 10 | 18 |
小纸片3 | 8 | 8 | 6 | 26.5 | 9 | 19 | 21 |
在治疗沙门氏菌病时,应首选,_________种药物。
(4)为了探索治疗沙门氏菌病的新途径,研究人员选用健康的3日龄鸡,每组10只,尝试利用SDZ噬菌体进行试验,研究方案如下表:
组别 | A | B | C | D |
注射生理盐水(![]() | 200 | 100 | | |
注射SDZ噬菌体(![]() | | 100 | | 100 |
注射沙门氏菌液(![]() | | | | 100 |
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鸡的存活数依次为10只、10只、4只、9只。请分析:
①设置B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C组应注射________。
②本实验说明________,且可以避免因长期使用抗生素而产生________。
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
B.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
D.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
咔唑(含N有机物)具有潜在致癌性,且结构稳定难以清除。为了获得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①~⑦表示相应的标注操作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所用的“CNFM +咔唑”培养基,属于_________ 培养基。
(2)②操作的接种采用 ______(实验器具)。
(3)④操作的接种采用_______方法,其中平板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 。
(4)在相同、适应环境中进行上述“多瓶培养”操作,可以初步确定_________的锥形瓶中含有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
(5)为鉴定下图1平板中的微生物种类,可作为鉴定依据的有 ______ 。

(6)为了将图1培养基中的真菌与细菌分离,新制了PDA培养基(含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蒸馏水)并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接种时用绒布轻按图1培养基表面,使绒布面沾上菌落,再将绒布轻按在新制培养基表面,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
①比较图1、2可知,图1中菌落______(填编号)为细菌,判断理由是______。
②图2中出现菌落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三种)。

(1)图示所用的“CNFM +咔唑”培养基,属于_________ 培养基。
(2)②操作的接种采用 ______(实验器具)。
(3)④操作的接种采用_______方法,其中平板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 。
(4)在相同、适应环境中进行上述“多瓶培养”操作,可以初步确定_________的锥形瓶中含有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
(5)为鉴定下图1平板中的微生物种类,可作为鉴定依据的有 ______ 。

(6)为了将图1培养基中的真菌与细菌分离,新制了PDA培养基(含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蒸馏水)并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接种时用绒布轻按图1培养基表面,使绒布面沾上菌落,再将绒布轻按在新制培养基表面,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
①比较图1、2可知,图1中菌落______(填编号)为细菌,判断理由是______。
②图2中出现菌落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三种)。
下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此培养基中的成分 X 除了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_________和_______,该培养基从功能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调节 pH 在__________步骤后;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


(2)图1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则获得图 B 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运用 A 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_。
(3)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已知每个计数室由 25×16 =400 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 0.4 mm3,观察到图 2 中该计数室所示 a、b、c、d、e 5 个中格共有酵母菌 80 个,则 1 ml 样液中约有酵母菌__________个。
KH2PO4 | 1.4 g |
Na2HPO4 | 2.1 g |
MgSO4·7H 2O | 0.2 g |
FeCl2 | 0.1 g |
X | 1 g |
维生素 | 微量 |
琼脂 | 15 g |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 mL |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此培养基中的成分 X 除了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_________和_______,该培养基从功能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调节 pH 在__________步骤后;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


(2)图1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则获得图 B 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运用 A 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_。
(3)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已知每个计数室由 25×16 =400 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 0.4 mm3,观察到图 2 中该计数室所示 a、b、c、d、e 5 个中格共有酵母菌 80 个,则 1 ml 样液中约有酵母菌__________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