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生物

题干

某小组同学研究饭后剩余米汤中细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他们每过半小时取样一次,采用平板培养法进行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研究目的应采用______法接种,接种前需先对样本进行______操作。
(2)为了保证所有种类的细菌均能生长,所用培养基应包括的营养要素有______。
(3)随后该组同学对筛选出的所有细菌进行再培养研究,他们往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青霉素这种培养基可叫做______培养基,从而可分离出______的细菌。
(4)酿酒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该生物在______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酿醋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非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04:45: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下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此培养基中的成分X除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_______,该培养基从作用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调节pH在________步骤后。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则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运用图A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4 mm3,观察到图中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80个,则1 mL样液中约有酵母菌________个。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________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原理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________染色法。在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前以________比例加入染液,这种鉴定方法的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基通常用__________法灭菌,若无条件,也可用间隙灭菌法。其程序是:第一天,将培养基在100 ℃下维持30 min,然后在36~37 ℃下放置24 h;之后重复前面的操作2-3次。请分析:
①培养基在100 ℃下维持30 min的目的是______。
②在36~37 ℃下放置24 h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怎样证明间隙灭菌法的效果?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