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为探究适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需要振荡均匀后取样
B.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上层比下层酵母菌数量多
C.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
D.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
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 个密闭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 S 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到 K 值的时间不同
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IV内的种群数量先于 Ⅱ 内的开始下降
D.4 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 K 值均相同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研究方法与目的不对应的是
A.调查某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样方法
B.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
D.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取样器取样法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羊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根据某地农业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研究人员绘制出的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开始的前15年期间,第10年田鼠种群数量最多
B.如果第25年诱杀雄性田鼠也会起到类似的效果
C.5~10年间田鼠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足引起的
D.引入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一种生物防治措施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效应T细胞可通过细胞膜上TCR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并进行攻击(如图1),而肿瘤细胞可通过某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攻击,以实现免疫逃逸。请回答:

(1)图1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效应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过程中发出信号的细胞是___________;该图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
(2)研究发现,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表达出PD-L1蛋白与PD-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免疫功能,实现了免疫逃逸(如图2)。
①利用肿瘤移植技术、基因敲除技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以健康小鼠为实验动物,设计实验验证该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验证该机制,可另设计一实验组,即对健康小鼠进行___________,然后注射抗PD-L1抗体。实验中,注射该抗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召集大量Treg细胞进入肿瘤中,导致肿瘤生长。Treg细胞表面能持续性的表达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并使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在临床试验中,尝试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见下图:

由上图结果推测,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青霉素能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来杀死细菌,某研究小组探究了物质M(实验中该物质的浓度不变)和不同浓度的青霉素对某种细菌死亡率的影响,处理方法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青霉素对具有细胞壁的各种细胞都具有抑制作用
B.该实验中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青霉素
C.物质M会减弱不同浓度的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形成的抑制作用
D.青霉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随着青霉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物质M对细菌没有抑制作用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从H1N1到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接种H7N9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措施。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体接种H7N9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_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人体接种疫苗后,一旦H7N9禽流感病毒入侵机体,__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7N9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
(3)C48/80是一种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一种)的聚合物,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选用128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八组,采用滴鼻方式给药,28天后用致死剂量H7N9病毒悬液处理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在病毒处理后第21天计算各组小鼠成活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疫苗及辅助剂
疫苗剂量(g)
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
小鼠存活率(%)
A
H7N9+C48/80
1. 5
13
100
B
H7N9
1. 5
11. 3
100
C
H7N9+C48/80
0. 15
11. 3
87. 5
D
H7N9
0. 15
9. 67
50
E
H7N9+C48/80
0. 015
10. 33
62. 5
F
H7N9
0. 015
9. 33
25
G
C48/80
——
6. 0
0
H
H7N9+CTB+
1. 5
14. 33
100
 
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力。
①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数据显示,G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______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表明,随H7N9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小鼠存活率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